飛翔的羊 作品

第288章 隧道開挖

    這就要決定黃河保持現在河道還是現在就改為用後世河道,對這個問題十八人也是根本沒有多少見識,從網上徵求意見也只是各說各話很難驗證,讓十八人也不知聽誰說的話好。

    再想到他們已經開始著手將黃河中上游的人逐漸移民一部分,在那個地區還會推廣退耕還林還草的辦法,加推廣少耕免耕種植技術,這些措施會大大減輕泥土流失。

    而黃河改道乃是泥沙過多沉積抬高了河床,致使兩岸堤壩來不及隨之增高加固就會決口,嚴重了就會改道,所以降低河水泥沙含量就可以降低大部分風險了。

    再說現在潘季馴的治黃措施是束水衝沙乃是古代到現代仍然不能放棄的治黃第一良策,束水衝沙乃是人為收窄河道,讓河水湍急而不僅不會沉積甚至是還會將河床向下沖刷。

    本來堅持這辦法已經產生了效果,但歷史上這時開始漸漸進入亂世,致使數十年沒怎麼精心按這辦法施行,等到事急已經遲了,但這時不可能再進入亂世,穿越眾仍然可以用束水攻沙辦法維持現在的河道。

    加上上游來沙大量減少,有了水泥修築衝沙堤壩束水衝沙效果會更好幾分,再似後世辦法,在黃河沿線移民一部分修建起一些遲洪屯水區,如此黃河再改道的可能性就不大可能了。

    經這樣安排與籌劃黃河保持在現代位置,或只作小範圍調整的決定就順理成章。有了這個決定與計劃,第二點是火車京廣線過黃河怎麼辦?

    所謂怎麼辦也就是造橋還是挖隧道的選擇,當然這兩個選擇都是不大好辦的選擇。黃河上造橋的技術資料容易找,主要還是投資大或主要是設備需要不少外,下游造橋對黃河行船也不大好。

    反倒是隧道挖掘也一樣困難重重,因為起碼也是五六千米以上長度,淨高五米寬四米的通道才能通火車。如此的話挖掘一米也有五十多噸泥土,還要加上鋼筋混凝土建造的隧道拱道每一米少不了六七立方米,這個工程量極大。

    而且是最好還要挖掘一個通車的隧道,這樣兩個隧道就算是鋼筋混凝土也是需要十萬左右立方米。好消息是這時代人力充足,還有黃河懸河底下的泥土條件比較好挖。

    那不是大山裡挖隧道岩石難挖還是小事,那流沙、斷層、地下河、碎石段、瓦斯突出等等惡劣地質層出不窮還不可能預見,相比之下泥土再難挖也是有限的,最擔心的當是滲水這方面可以用挖深一點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