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鳥羽中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名存實亡的實踐課

    ()        “的確,重點不在原石而在明料和成品的鑑別。”

    郭春點點頭,道:“可一個出色的鑑定師,單純懂得鑑定真偽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對原石也要有所瞭解,才能將一塊成品看透,看出它的材質特性,別的不說,翡翠種的老嫩就夠人整半天了。”

    陳松感覺郭春的解釋很牽強,但視乎又很有道理。

    任何事情想要做到出色,都不是單純懂一方面就行。

    這事就像看麵粉的好壞一樣,給一袋麵粉,不是看出它是什麼麵粉就完事,還得知道這麵粉的質量如何,這個除了可以通過麵粉的成色、水分、手感和味道來鑑別外,還需要知道其產地,通過氣候、生長環境等進一步來了解它的品質高低和價值。

    翡翠同樣如此,每件翡翠的質地各不相同,這個都是由翡翠的生長環境來決定的,從質地看出產地,就能更好了解翡翠的特性和價值,不然也不會翡翠場口那名多,市面推崇的一直是木那、帕敢、後江和莫西沙這幾個場口的原石了,這屬於品質的保證,也是價值的保證。

    陳松也懶得去深究這個到底是學校經費不足還是其它方面造成的樣品不足了,他對郭春問道:“實踐課都是在校內上的嗎?”

    “是的。”

    郭春點點頭。

    “我覺得這樣的實踐課毫無意義。”

    陳松直接將心中的想法說了出來。

    這將老師和學生都困在課室內傳看樣品,算哪門子的實踐啊!

    當初自己和楊昊跟隨劉一眼學習的時候,哪怕是明料和成品,都是每天觀看一堆又一堆,就更不用說相玉時候還親手切割大量的原石了。

    郭春嘆了口氣,道:“我們何嘗不知道他們的實踐課已經名存實亡,這不才找你幫忙嘛。”

    實踐課如果離開了實踐環節,離開了學生的自主實踐、離開了活生生的活動情景,根本就不能叫實踐課了。??

    實踐課以學生直接體驗、研究探索的學習為課程基本方式,以貼近學生現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的主題為課程基本內容,以學生個性養成為課程基本任務的非學科性課程。

    它是學生的現實生活和社會實踐為基礎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而非在學科知識的邏輯序列中構建課程和實施課程,以活動為主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

    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性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學會發現、學會探究,學會實踐,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引導學生自覺地把直接經驗學習和間接經驗學習相結合。

    因而,課程的價值就是在該課程的實施過程之中,學生參與了活動過程本身,也就在過程中獲得逐步的發展,並且學生通過對過程中的體驗進行反思,有利於覺醒他們的自我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