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鳥羽中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七章:絢彩華麗的廣彩瓷

    “內外滿工,尺寸碩大,畫工精美,不愧為十三行的外銷陳設重器。”

    陳松看著大碗上筆觸細膩,形象逼真,具有強烈的立體感寫實圖案,忍不住讚了句。

    謝老闆嘿嘿笑道“這種以十三行為題材,畫面描繪得那麼精細,層次又那麼分明,色調也統一的廣彩可不多見,何況碗還如此大,無論製作還是保留下來都極其不易,屬於廣彩中織金中的精品重器。”

    織金採用的是低溫釉上彩裝飾技法,是一種產自廣東省廣州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由五彩和粉彩發展而來。使用新彩顏料,在瓷胎上彩繪,入爐烘燒後,重金描畫一道,再入爐二次燒成,沿用民間傳統的瓜果花鳥圖案,並仿照織錦圖案,以金色作錦地,行話稱“織金”,多為線描與平塗相結合,花紋佈滿器體,絢採華麗,輝煌奪目,品種以盤、碗等日用瓷為主,陳設瓷次之,以出口為大宗,很少有如此碩大的陳設瓷,最關鍵的還是十三行的圖案。

    眾人有些驚訝地看著謝老闆,沒想到對瓷器一知半解的他,能用那麼多精準的詞彙來描述這件廣彩大碗,可見他沒少在這件廣彩上花心思。

    廣彩的產生、流行與都與對外通商的發展密切相關,17世紀以來歐洲人重華瓷,而清廷規定我國與歐洲賈舶的通商僅在廣州互市,對外貿易往來發達。

    當時外國商人下了瓷器訂單後,我國的瓷器商人為了方便按洋人的要求彩繪圖案,就到江西景德鎮採購素白瓷胎運回廣州,另僱工匠,仿照西洋或中國的傳統圖案彩繪,於珠江南岸開爐烘燒製成彩瓷,以供外銷,並實行來圖定製加工,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私人訂製”,再經由當時海外貿易中介巨頭十三行向外商交貨,“式多奇巧、歲無定樣”,這樣歐洲貴族們都能人手持有一個象徵自己身份地位的瓷器。

    廣綵帶有明顯的東西方文化交融特徵,既吸收西洋畫法,又結合嶺南地方特色,構圖豐滿,色彩對比強烈,線條繁而不亂,圖案裝飾性強,尤其突出紅彩與綠彩,這種濃重鮮麗的裝飾風格頗具特色,在漂洋過海後,很快風靡歐洲,歐洲人痴迷得不可自拔,以擁有一件華夏的專屬廣彩瓷器為榮。

    《竹園陶說》中就有提到“清代中葉,海舶雲集,商務聚盛,歐上重華瓷,我國商人投其所好,乃於景德鎮燒造白瓷,運至粵垣,加僱工匠,仿照西洋畫法,加以彩繪,於珠江之河南,開爐烘染,製成彩瓷然後售之西商。蓋其器購自景德,彩繪則粵之河南廠所加者也。”

    “全碗斗方,以十三行場景為圖,的確屬於重器了。”

    陳松對謝老闆的說法表示認同。

    斗方就是滿地開光,開光是指在瓷器的某些部分畫出邊框,並在邊框中畫以山水、人物、花卉等,在邊框外飾以滿地錦紋的稱“錦地開光”,明代稱“錦地盒子心”,滿地開光就是整件瓷器的外側都佈滿邊框,邊框內都繪有單獨的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