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 作品

26、情障

    皇帝對顧明恪科考不看好, 而李朝歌盲目信任,天后不想讓他們吵起來,便開口道:“月底便開科了, 到底如何, 再等幾日便知。”



    李朝歌和皇帝都不再接話, 就此結束這個話題。天后順勢說起科舉的事:“科舉已經舉辦了好幾年, 可是時至今日, 科舉之士真正進入官場的少之又少,能升到正五品的, 更是絕無僅有。進士一年僅取二十餘人,每一個新科進士都堪稱萬里挑一,而這其中足有半數人, 遲遲無法授官。長此以往, 天下讀書人怎麼會繼續信任科舉?真正的有才之士,又怎麼能脫穎而出, 進入朝廷為國效力?”



    李善聽到這裡,回道:“這幾年弱冠的世家子弟確實少,母親若是擔心朝中無人,不妨和裴相、舅公說一聲,讓裴家和長孫家的幾個郎君儘早入仕?”



    李善微微擰著眉, 言辭懇切, 若有所思,看起來真心實意想幫皇帝和天后分憂。天后沒有接話, 李朝歌低頭喝茶, 氤氳的熱氣蒸騰而上,遮住了她眼中的神色。



    李朝歌在心裡搖頭,李善身為太子, 卻連這點話音都聽不出來。皇帝和天后哪裡在擔心世家子太少,導致朝中青黃不接,他們擔憂的分明是世家子太多了。



    五姓七望在民間享有盛譽,聲望甚至超過皇族,而朝廷中,也有一半官員出自五姓,另外一半是裴家、長孫家這等先帝功臣。皇帝和天后千辛萬苦挑選出來的人才,等候多年,卻連七品芝麻官都分不到,而裴家、長孫家的兒孫,一成年便授五品實權官,資歷、錢財樣樣不缺。這些人真的比民間苦讀多年、經歷一層層選拔的新科進士強嗎?恐怕未必。



    如果皇帝和天后是胸無大志,只想舒舒服服混日子的富貴閒人便也罷了,偏偏這兩人一個比一個心氣高。無論皇帝還是天后,哪個是甘心受人轄制的主兒?天后是從後宮中廝殺出來的,自不必說,就連皇帝,雖皇位來的稀裡糊塗,但是他在皇位上穩坐二十年,大唐疆域在他手下逐步擴大,至如今已超越了先皇,達到有史以來巔峰。皇帝是



    個溫和的老好人,但他更是一個政治家。



    李朝歌很清楚,當初她滅長孫、覆裴家,大肆擴張恐怖統治是天后授意,而天后推行科舉、打壓世家,是皇帝授意。大家都是玩政治的,誰也別說誰。



    相比之下,太子實在太溫和,也太仁善了。他看不懂皇帝和天后到底想做什麼,反而還一心和世家親近,發自真心地把裴家、長孫家當手足。毋庸置疑李善是個好人,而,卻不是一個好的太子。



    李朝歌不動聲色抬眼,果,天后不說話,皇帝低頭夾菜,看起來專心吃飯的樣子。李朝歌心裡斟酌片刻,說:“大唐地大物博,人才亦比比皆是。世家子弟如茂林修竹,而寒門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朝廷正值用人之際,倒不必拘束出身,應當廣納賢才才是。”



    這話天后和皇帝就很喜歡聽,天后含笑,說:“朝歌此言在理。英雄不問出身,朝廷需要大量有才學有膽識的官員,不拘寒門世家,人才自越多越好。”



    李善聞言,認認真真地給母親出主意:“母親最擅識人,今日便發現了顧明恪。若是他能通過科考,不失為一個可用之士。若是母親想尋人,兒臣這就讓人去打聽能人異士,日後多多引薦給母親。”



    天后依搖頭,嘆息道:“靠我來辨認才能發掘幾個人才,建立一套行而有效的識別人才的制度,才是真正的解決辦法。大治之世無不是國泰民安,倉廩充足,賢才輩出。如今前兩條已經做到,唯獨後一條,遲遲無法實現。”



    李朝歌聽到眉梢微動,她突意識到,天后生稱帝之心,恐怕並不是李澤死後才產生的。



    天后一開口就是大治之世,可見其野心之大。哪個皇后會把治國強軍、廣納賢才掛在嘴邊呢?縱觀歷史,再聰明、再受寵的皇后,比如先帝之後長孫氏,也只是勸誡先帝當明君而已。而天后呢,卻想著創造治世。



    心胸氣魄,由此可見一端。一個人的野心是藏不住的,就算她不說,也會言行舉止中透露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