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手1號 作品

第六百五十五章:教育

    這樣的改革,從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從上往下來改。

    如果說高考是現代教育的指揮棒,那科舉考試,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揮棒了。

    第一個要改的,自然便是國子監下設的六所專科學校。

    能考到這六所專科學校之中讀書而且能成為上舍生的,是夠資格直接成為官員的。

    今年秋季的國子監招生,所有人赫然發現,六大專科學校的名額與往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一次,書學的招生名額,較之律學、武學、醫學、算學而言,竟然少了許多。如果說這個標誌還不夠明顯的話,那剛剛結束的天宋三年的進士試就更能說明問題了。

    卷子是首輔蕭誠親自出的。

    考了二天。

    第一天考策論,也就是對天下大事的思考,並提出相應的對策。題目很寬泛,考生儘可以撿著自己擅長的來,當然,想要寫出有實際東西的內容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考慮的這一階的主考官是蕭誠,那麼要寫的東西,也就很明瞭。

    投其所好嘛。

    第二天,考綜合。這就是一個新的玩意兒了,以前壓根兒就沒有。而大大的一張卷子上的內容,五花八門,但毫無疑問,全都是一些實務,囊括了律學、算學、地理等等。

    第二天考完,九成以上的考生已經面無人色了。

    而根據朝廷事先頒佈的錄取規則,策論與綜合各佔五成。

    本以為綜合就是考詩詞歌賦、考四書五經的考生,徹底坐臘。

    江寧哀鴻遍野。

    原先的那些進士大熱門,基本上要全軍覆沒了。

    對此,蕭誠是相當得意的。

    他相信,以東南諸地在教育之上的雄厚實力,在接下來的幾年之中,必然會迅速地調整他們的教育方針,書學將只會作為一門基本學科而存在,而其它在某些人眼中的雜學,將很快在教育上佔據主流。

    而這,僅僅還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蕭誠還想將農學、商學、機械等一系列的關乎國計民生的學生,納入到國子監的學科體系中來。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當國子監裡面為這些學科設立了一條通道之後,地方上才會重視,而更多的教授這樣技藝的人,才能獲得更高的地位,也才能讓這樣的技術類學校如同現在的那些私學一樣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地成長起來。

    如果有可能,蕭誠希望自己麾下的官員們,絕大部分都是學這些實際技術的人出身。

    就像如今的農學,在江寧就絕對是一門顯學了。

    因為小官家痴迷於農學,一門心思地在培植更好的農作物種子之上大步流星,司農寺的幾個原本不受人待見的農學博士,如今出入皇宮如同出入自家後院,豈能不讓人眼紅,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裡鑽研這門學科?

    據蕭誠所知,江寧便有好幾個大家族專門高薪請了不少的經驗豐富持老農人在自家培植產量更高的作物,以期一鳴驚人,在小官家眼中好好地露個臉。

    對於這樣的結果,蕭誠樂見其成。

    他甚至還為不少農作物的優良種子開出了懸賞。

    當然,其它的學科想要出頭,還需要假以時日。

    必竟工匠,在時人眼中,可並不是一個什麼褒義詞。

    而商學,更是爭議頗大。

    即便是蕭誠這一派系之中,也意見不一。

    這一次的國子監改革,蕭誠的重心,還是放在了武學之上。

    其它的學科,還只是處在一個試探的階段,改變了考試的內容,改變了招錄的人數比例,但武學,卻是已經真真切切地納入實際操作了。

    理論,自然是要學習的。

    但實際操作,卻更加的重要。

    兵部左侍郎楊萬富,兼任了武學的山長。

    而武學的教授們,除了少部分精通武學七經的學究之外,剩下的,全部來自軍隊之中。

    更有不少的高級將領,全都在武校之中有掛職,每年,這些人至少要到武校之中講課一週。

    而這一次招錄的武學人數,也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