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帝人 作品

第102章、華人人才庫(2)

    “21世紀後,不少米國華人著名教授回國發展,譬如原華清大學副校長,現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博士、京城大學饒毅教授等。當然,其中也有海歸後又迴流米國的華人教授,譬如回華清任教後又迴歸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顏寧,還於2019新當選米國科學院院士。”

    從數據看,邁入21世紀華國經濟高速發展,成為了全球第二經濟體,並已顯露出可能超越米國的態勢後,華人出國後又歸國的比例已大幅度提升,且已逐漸超過了留在國外的比例。

    “若那些著名大學不加以限制,單單以成績作為入學標準的話,校園裡將充滿亞洲面孔,把佔據北美主流的盎克魯撒克遜後裔、非洲後裔,擠到沒有大學可上,淪為校園裡少數派的程度。”

    嗯,這個說法雖有誇張,但還是也一定的道理和數據支撐。雖說華國的教育體制以及家長們望子成龍的方式未必都是正確的,但華人普遍重視教育的意識卻是無與倫比。

    哈佛大學就出現過種族歧視案,其實就是哈佛的校董會感到害怕了,要不限制的話,今後哈佛大學可要改用華文授課了。這在聲稱民主、平等的國度裡,的確十分搞笑,也被輿論批評為“逆向歧視”。

    “亞裔是教育平權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頓大學的錄取中,亞裔的錄取的sat成績需比白人、西語裔、非裔的成績分別高出50、235、280分。哈佛大學的錄取中,亞裔需要比白人、西語裔、非裔分別高出140、270、450分。”

    在加州大學系統嘗試提出“教育平權法案sca5”的2014年,加州大學錄取的新生除去國際學生和種族不明之外,29%是白人,41%是亞裔,25%西語裔,5%非洲裔。

    除華人外,或許猶太族算一個重視教育的民族,但他們的人口基數,怎麼能和華人相比呢。

    而放眼硅谷,多少巨頭企業的技術開發工作,都是由華裔擔綱,在他們的技術部門裡,甚至日常工作交流都是講中文的。

    想到這裡,馬由和星兒討論起如何實施這個“華人人才庫”計劃來。

    “首先,應給與人才對應價值的合理待遇。”

    要讓這些在海外的華人,願意回到祖國或在藍星公司工作,第一要素就是找準他們的訴求。無論是生活待遇上的需求,還是工作上、學術上的追求。但現在華國侷限於體制和薪酬體系,很難吸引他們。但隨著藍星公司日益壯大,無論是名聲還是實際提供各種科研、教學的條件,卻可滿足他們的事業需求,至於待遇問題,馬由從來不是那種想從員工身上刮油的老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