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茶引

    魏廣仁眯著眼喝下幾口茶湯,長長嘆了口氣。

    “炒出來的茶葉確實不錯,直接沖泡便能入口,茶水清澈見底,初時茶香清淡,入口方知醇厚,先苦後甘,假以時日定能大受歡迎。只是,這茶葉生意恐怕不是咱們尋常人家能做的!”

    “啊?”李絮緊張起來:“舅父,莫非賣茶葉還要跟官府買茶引不成?”

    官府若像管控食鹽那樣管制茶葉生意,賣個茶葉還得先找官府買鈔引,那她還有什麼戲?

    作為一個身家暫時只有一兩銀子的孤女,她哪裡來的門路和成本去買鈔引?

    茶葉生意的暴利在於銷售環節,而非生產環節。她要是不能拿到銷售權,就只能捏著鼻子做茶農,辛辛苦苦種茶製茶,然後以低廉的收購價賣出去,坐看大茶商賺得盆滿缽滿!

    要真是這樣,她寧可不做這門生意!

    魏廣仁微訝,不得了,外甥女居然還知道茶引這詞兒?

    考秀才和考舉人不同,前者比較死板,考的是四書五經的背誦、解讀,考寫試帖詩、雜文什麼的,還有算學、律學這種教偏門但實用的,策問也寫但佔比不重;後者考試內容大體相同,主要區別在於加入了詔、判、表、誥這些公務應用文,時務策論也會調高考試權重。

    魏廣仁雖然不善經營俗務,但他傷腿是在院試通過後的第三年,期間他寫過大量策論文,自然不可能對朝廷政策一無所知。

    這些年天災頻率不算高,國庫大抵還算豐盈,皇帝也不是那種到處建行宮、年年選秀的昏君,朝廷沒有大搞苛捐雜稅的必要,百姓的日子整體都還過得下去。賦稅大體分為田稅、商稅兩塊,後者又以鹽茶絲酒瓷這些為大頭。

    本朝立國前幾十年,朝廷確實推行過茶引法,雖然快速充盈了國庫,但對茶葉生意的長遠發展卻是弊大於利。茶葉並非食鹽,不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單價遠比食鹽高,官府又不像管控鹽價那樣管制茶價。

    總之,茶引制度推高了茶葉價格,導致市場需求開始萎縮。茶引法還“催肥”了大茶商,畢竟很多小茶商沒門路拿到茶引,漸漸被擠出市場。久而久之,大茶商的定價權愈發無可撼動,也就形成了無形的壟斷。價格越來越高,吃得起茶的普通人也越來越少,茶葉生意幾乎成了達官顯貴、富商巨賈的專屬物,一種另類的身份象徵。

    即便魏廣仁和其他書生都沒學過經濟學,不曉得壟斷這詞兒,但他們當中不乏聰明人,都能看出點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