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小鐵匠 作品

第529章 凝水寶珠,潮汐印記【防盜】【5k】

    【防盜章,老時間刷新】

    探其原因,一方面,電影和文學本身存在內容形態上的差異。另一方面,張愛玲的文筆好得過於奢侈。以至於影片中房間的呈列和擺設如何精緻,半山豪宅如何華麗,也有種還未企及之感。當然,鏡頭跳轉太快,觀眾難免忽略一些細節,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圖源:新浪微博@電影第一爐香官微

    對張愛玲的書迷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葛薇龍和喬琪喬,是導演如何拍都滿足不了的。

    對普通觀眾來說,原著講的是“青樓家庭化”,美麗女人在浮華都市下的墮落,又被迫又自願的一種困境和掙扎。所以,將那個時代的東西放在現在的環境影視化,把文學的屏障拿開,讓它去面對市場的時候。普通觀眾難以與角色共情,會無法理解人物的一些選擇。

    《第一爐香》的故事底色是悲涼的。它並非僅僅是一個女人愛上渣男的故事,它講的更是戰前香港的現實。

    青樓文學,有著社會批判的功能,也正是這個部分,影片對其進行了弱化,所以很離奇地變成了“愛而不得,青春傷痛文學,偶然還似乎是喜劇電影”的走向。

    書難懂,片難拍

    張愛玲的作品很難拍,但仍然湧現出大量的影視改編作品。因為導演願拍,讀者想看。許鞍華就是不斷嘗試、不斷試錯的那個人。

    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許鞍華被授終身成就獎,作為全球首位女導演獲得該殊榮。然而,她所受最大的爭議,就是“拍不好張愛玲”,這句評價如夢魘一般,圍繞在她的影壇生涯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開拍《傾城之戀》,許鞍華就曾遭遇選角迷惑的輿論。

    周潤發飾演範柳原,繆騫人飾演白流蘇,被影迷指責選角與原著不符。就連許鞍華在後來的自傳裡也有提及,“繆騫人的戲劇表演很差,發仔也是。雖然兩人都是好演員,但他們是電影演員,不是戲劇演員。其實《傾城之戀》最有吸引力的是兩個主角的對手戲,兩個人的動態足以控制整個戲,演員要做優秀的戲劇角色,但他們倆是很低調的演員,演戲很生活化,做這個戲就行不通。”

    當時,許鞍華還未離開邵氏兄弟,所以《傾城之戀》從選角到拍攝,一直受到公司的干預。

    1997年,她二次挑戰《半生緣》,票房為750多萬港元,在當年的電影票房排名26位。比起《傾城之戀》的813萬,至少從票房上看,對許鞍華來說不算一次翻身。

    圖源:新浪微博@1905電影網官博

    所以可想而知,《第一爐香》一開始就不被看好,營銷方甚至採用下沉式的反向營銷來造噱頭。

    網友曾將《第一爐香》的抖音宣發視頻搬到微博,吐槽《第一爐香》是青春疼痛文學,並在下面的評論解釋,“這還真不是惡搞,而是第一爐香官方發的。”

    電影中梁太太的家中茶會,陽臺上站的兩個富商之一,是由著名張愛玲研究學者許子東客串。

    在過往的採訪裡,許子東說,張愛玲的小說難以影視化,因為評論家跟專業讀者能在作品裡讀出非常複雜的信息。簡言之,這些複雜信息很難通過影片呈現,同時,張愛玲的作品本身就不適合做娛樂大眾的消遣品。

    編劇王安憶在近期《南方週末》的採訪中說,自己改編張愛玲最大的難度在於兩人時代的不同,對世界的看法也存在差異。

    她提及:“改編張愛玲難就難在隱匿的東西太多了,需要我去揣測,尤其是隔著年代。我是在左翼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理解她還是有點困難。”

    張愛玲擅長在文章中留白,《第一爐香》的敘事是前詳後略。編劇為了滿足電影需要,必須對內容進行充實。王安憶坦言,她對大部分的對白都進行了保留,語焉不詳的地方進行稍微派生。這樣保守的做法或許也是張愛玲作品難改的又一印證。

    圖源:新浪微博@電影第一爐香官微

    2018年,許鞍華邀請王安憶任《第一爐香》的編劇,提及了她拍這部片的初衷:“我就想拍一部愛情片,我已經到這個年齡了,從來沒好好地愛過,你要讓我愛一次。”

    《第一爐香》的英文名叫做“loveafterlove”。電影的人物海報,寫著“盡一切,愛一人”的宣傳語。這部片子從一開始,導演和主創團隊開始的構想,或許就只是一部純粹的愛情片,而非觀眾心中所期待的張愛玲筆下世界的再現。

    而從影廳燈光熄滅的那一刻,便是一場誤讀的開端。

    然而,這是優點也是缺點。

    為了將臺詞和情節全部容納進去,影片前半段的節奏稍快。同時,影片太過拘泥於原著,前半段的故事劇情一直靠臺詞來推進,而僅靠臺詞容易流於表面。

    在新浪微博的大v點評討論中,戲劇與影視學博士、影評人@onemyroad2010評論:“如果說影片是在描寫浮華奢靡生活對一個人從外在到精神層面的不斷腐化與吞噬,那麼影片僅僅是在淺層次地描畫出原小說的基本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