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茂行 作品

第146章 西征

    1853年下半年,太平軍尚不重視西征戰場,總體戰略以北伐和保衛天京為主。

    儘管楊秀清組織部隊東征、西征,但在本質上,東征、西征戰場都是配角,服從服務於北伐、保衛天京兩大戰略。

    東征鎮揚,一則可以屏衛天京,二可以支持北伐軍北上山東。若進一步,則能進佔蘇、浙。

    清廷視蘇浙為命脈,把最精銳的江南大營部署在蕪湖至常州一線,堵住了太平軍東進蘇、浙的道路,在江南一帶四處搜殺太平軍間諜,防範甚是嚴密。

    尤其是向榮的江南大營,一路從廣西追至天京,雖屢敗而不潰,雖頻亂而不散。如今,向榮又在天京城南孝陵衛紮下老營,令太平軍上下膽寒。

    楊秀清本來打算進軍蘇、浙,但見清軍把精銳兵力橫亙在江南,便放棄了東征蘇、浙的打算。

    太平軍東征成果不大,只取得了鎮江、揚州兩座孤城,把天京防禦前沿前推至鎮江、揚州,也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東征受阻,楊秀清便把目光轉移至西征戰場上。太平天國建都天京,地處長江下游。欲守天京,必須佔據上游,必要須高度重視西征戰場。

    元末時,朱元璋佔據金陵,西有陳友諒,東有張士誠、方國珍。當時,敵人西強東弱。不少人主張先弱後強,先打張士誠、方國珍,再回兵打陳友諒。朱元璋力排眾議,先打陳友諒,也是為了力爭上游,確保金陵安全。

    楊秀清雖然精明強幹,但不識字,也不讀書,在戰略眼光上存在嚴重短板。

    他並未認識到西征的重要性,雖然早在5月便派胡以晄、賴漢英抽兵西征,但西征兵力單薄,並不打算長期經營上游。

    太平軍西征,實乃形勢所迫,不得不為之。一開始,西征只是為了籌措糧食、緩解天京軍事壓力。

    糧食緊缺問題,一直困擾著楊秀清。

    太平軍進佔天京,實施男女別營、聖庫制度。這是一種“按需分配”的“偽共產主義”制度。天京是座大城,天京市民逃散過後,城內仍有三十萬人口。

    這麼多人口,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糧食。而太平軍在城內禁絕商業,毫無生產,純粹是坐吃山空。

    為了節省糧食,太平軍竟然驅趕老弱出城,聲稱是讓他們出城割麥取食。待這幾萬名老弱一出城,太平軍就緊閉城門,以便節省口糧。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皆是華夏有名的糧產地。太平軍西征,第一目的便是收集糧食,供給天京。

    西征第二目的,是為了緩解天京軍事壓力,迫使清軍江南大營抽兵回防。這是太平軍中有名的戰術:避實就虛、攻敵必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