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一章:大儒自盡,徹底鬧大,罵聲如海,萬人聚京

    公道自在人心,等個幾個月,其實這件事情也就這樣過去了。

    但最讓他們心裡不是滋味的事情。

    就是聖器。

    顧錦年才不過十七歲啊,爺爺是鎮國公,父親是臨陽侯,自己馬上也要封侯,皇帝是他舅舅。

    如今更是儒道聖子,還是仙道仙靈根,所有的榮耀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身上,擱誰誰不眼紅?

    現在更是得到傳說當中的儒道九大聖器之一,這讓天下讀書人極其的不服。

    尤其是扶羅王朝和大金王朝不少讀書人都覺得不公平,因為他們認為,他們的王朝當中,也有比顧錦年更優秀的人。

    年輕一代是沒有,但老一輩也有一些為民伸冤的人,可為什麼沒有得到聖器?

    他們不服,心中產生了不平衡的想法。

    最酸的還是大夏王朝讀書人,畢竟是一個王朝的,他們現在不想說太多,就是希望顧錦年能將聖器交出來。

    如果顧錦年交出聖器的話,那一切好說,交給孔家他們更加開心,雖然他們知道一但交給孔家,想要拿回來估計很難。

    可那又如何?反正不是自己的東西,自己得不到,也不想讓別人得到,很典型是這種心理。

    如此一來,聲勢才會如此浩蕩。

    “聖器,有德之人可獲,如若無德,怎配聖器?倘若顧錦年認為,這件事情你蒙受不白之冤,那你將聖器交出來,交給孔家。”

    “孔家乃是聖人世家,有三件聖器,不可能會貪圖你的聖器,我等也願意為你做個擔保,共同見證,如若你不交,你便是自私之人,沒有品德,配不上聖器。”

    “沒錯,而且還是這種聖器,對我等讀書人來說,威脅太大,如若你顧錦年有品德,我等無懼,可就怕你胡作非為。”

    “交出聖器,這件事情可以到此為止,我等也敬佩世子殿下功德無量,為天下讀書人著想,至於其他的事情,另算。”

    一道道聲音響起。

    矛頭瞬間指向聖器,要讓顧錦年交出聖器。

    這裡面要是沒有人在暗中推動,鬼才相信。

    面對這樣的聲音,大夏京都讀書人的反應就不一樣了。

    “憑什麼交出聖器?聖器是世子殿下偷來的嗎?當真是可笑。”

    這是王富貴的聲音,他第一時間開口,給予回應,也氣的不行。

    “交聖器出來?孔家配嗎?已經擁有了三件聖器,還想將第四件聖器佔為己有?可笑不已。”

    江葉舟的聲音也響起,他更是氣不過,直接辱罵孔家。

    然而有人拉住他,讓他不要亂語,說歸說,不要牽扯到孔家,只是自從與顧錦年結識後,他的性格也有些變化。

    故而他沒有在乎,進行回應。

    可以說,大夏書院的學生,一個個都是主力軍,在京都當中展開罵戰,對外面的一些言論進行抨擊,而且到處去演講。

    就是擔心被有心之人帶偏思維。

    “顧錦年有沒有德行,我等說了不算,爾等說了也不算,聖器選擇顧錦年,那就代表顧錦年有德行。”

    關鍵時刻,有一道聲音響起,給予最強的回應。

    是大夏禮部尚書。

    楊開。

    是的。

    沒有人會想到,關鍵時刻,楊開的聲音會響起,而且還選擇幫助顧錦年。

    不過楊開說的話沒有問題,有沒有德行,不是別人說了算,而是聖器說了算,聖器有靈,如若顧錦年沒有德行。

    聖器會選擇顧錦年嗎?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有人說過,可效果不佳,因為身份問題,沒有人在乎。

    可楊開一出聲就不一樣,他一開口,算是一股強大的力量,讓顧錦年的風評得到巨大扭轉。

    不得不說,這段時間,整個大夏王朝無比熱鬧,所有百姓都在吃瓜。

    東荒所有王朝也都在關注這件事情,甚至中洲境內也有人關注此事。

    爭議太大了。

    而大夏書院上空,烏雲凝聚,的確有些可怕,令人心中生畏。

    關鍵時刻,有人開口,希望孔家出面,給予一個答覆。

    這件事情,如若孔家人不出面的話,很難取得絕對性的勝利,畢竟顧錦年之前為民伸冤,得到了巨大的名望,想要抹黑顧錦年很難。

    必須要真正的大人物出面,這樣的話,才可以有效進行抨擊。

    面對諸多讀書人的聲音。

    但孔家也在翌日做出回應。

    大致內容十分簡單,初聞此事,實乃不願相信,世子殿下才華橫溢,為儒道聖子,有不世之才華,更願為百姓伸冤。

    此乃孔家後輩皆願學習之處,故而其中定然有一定誤會,孔成之所以被削儒位,也必然是孔成有些地方做錯了,非常希望各方都應當消消氣,冷靜下來,好好想想這件事情。

    同時隔空邀請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願意在家宴之上,盛請各地名儒,前來一聚,孔家願意出面調和彼此之間的矛盾。

    倘若有誤會之地,可以當面說清,解釋清楚來。

    至於聖器之事,孔家認為天下讀書人心中的擔憂並非沒有道理,可也能明白,世子殿下畢竟年少,得到孔聖恩澤,給予聖器。

    自然不願放下,所以孔家願意等顧錦年參加孔家家宴後,進行協商,無論最終結果如何,都不希望傷了和氣。

    孔家不希望顧錦年有任何損失,畢竟顧錦年乃是儒道聖子,是未來儒道的扛旗者,容不得半點閃失。

    這就是孔家表達的意思。

    可以說,這個回答,幾乎是將孔家仁義推崇到極高之地。

    顧錦年削孔成儒位,結果孔家以德報怨,竟然沒有半點惱怒,甚至願意主動出面調和,希望不要因為一件這樣的事情,引來爭鬥。

    邀請顧錦年前往孔家,參加家宴。

    無論是言論還是行為,孔家做的都很不錯,至少在天下人看來,孔家極其的大度。

    但這般的言論,傳到了一些人耳中,卻引來了冷笑。

    孔家這話說的多漂亮?

    可實際上卻將顧錦年置於一個極其危險的地步,如果顧錦年不去,那就是心虛,沒有膽量。

    可如若顧錦年去了,這孔家家宴,也必然是一場鴻門宴啊。

    孔家以退為進,使得顧錦年進退兩難。

    孔家表態結束後。

    一時之間,天下讀書人的目光全部聚焦在大夏王朝。

    聚集在大夏書院。

    他們等待著顧錦年的回答。

    只是,大夏書院內,眾多學子有些心急了,孔家的言論,讓他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畢竟顧錦年在悟道,沒有人敢去打擾顧錦年,萬一不小心破壞了顧錦年悟道,那當真是罪該萬死啊。

    可如若不回應的話,又會被人說是心虛。

    到最後,蘇文景替顧錦年回答了。

    “世子殿下正在潛心悟道,孔家家宴,難以赴宴,老夫會替顧錦年前去一趟。”

    這是蘇文景的回答。

    他要替顧錦年去一趟孔家家宴。

    孔家家宴於下個月舉行,顧錦年悟道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不可能因為去參加這個家宴,而耽誤悟道。

    只是蘇文景的回應,瞬間得到了無數回聲。

    “需要你替他去嗎?這件事情是顧錦年惹出來的,文景先生這趟去,是為了給顧錦年求情嗎?”

    “爺爺在的時候靠爺爺,爺爺不在的時候靠老師?這就是儒道聖子嗎?真是有夠可笑的。”

    “此事還輪不到文景先生為顧錦年出面吧?您又不是顧錦年的老師,只是先生罷了。”

    “什麼悟道不悟道?他得聖器,難道還不能悟道?我看啊,就是在找理由,無非就是不敢去孔家家宴,怕被人羞辱。”

    “之前我還不相信這些事情是真的,如今顧錦年做賊心虛,我算是徹底明白了。”

    “若心中無愧,為何不敢去?還要請人替之?可笑至極。”

    “悟道?早不悟道,晚不悟道?偏偏在這個時候悟道?”

    “真當我等是傻子嗎?”

    回應聲響起,似乎比之前還要激烈,這很不尋常,因為出面的人是蘇文景,清流之首,按理說蘇文景的名望很高。

    他開口了,理應不會有這麼多聲音,可大夏王朝內的聲音很多。

    比之前還要多。

    顯然,是有人不希望蘇文景代替顧錦年前往孔家家宴。

    孔家要的是聖器。

    而不是誰過來。

    蘇文景來不來無所謂,但顧錦年必須要來,所以這種聲音很強烈,必須要顧錦年親自出面。

    這種聲音很多。

    但蘇文景沒有給予理會,他知道這幫人暗藏什麼壞心,不過蘇文景還是去了一趟顧家和皇宮。

    傳遞出一個信息。

    無論如何,等顧錦年悟道結束後再說,不能因為這件事情,干擾到顧錦年悟道。

    顧家同意,也沒有理會這件事情。

    永盛大帝也同意這個抉擇。

    無論如何,現在什麼都不做,讓他們去說,反正悟道最為重要。

    如此,連續過了五六天,罵聲依舊有,可的確比之前要弱了很多,畢竟顧錦年在悟道,從頭到尾都沒有去回應。

    蘇文景回應之後,也沒有任何話說,任憑外面人是如何猜測,不回應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可就在這件事情逐漸平息下來之後。

    一則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也將這件事情,徹徹底底引爆。

    “孫正楠先生自盡了。”

    隨著消息傳播出去。

    整個大夏王朝直接炸鍋了。

    尤其是江南書院。

    當江南書院所有讀書人知曉此事後,這些讀書人徹底坐不住了。

    誰能想到,在這個時候,孫正楠自盡了。

    而且孫正楠死後,留下遺書一封。

    其中內容是對顧錦年的痛斥。

    遺書內容洋洋灑灑三四千字,先是說明自己這一生所作所為,無愧於心,只認為自己過於直來直往,有些得罪人,但這就是自己的品行。

    卻沒想到晚年之時,因為自己這個品行,惹來天大的恥辱。

    身為大儒,桃李滿天下,教書育人,辛辛苦苦幾十年,就因為怒斥了顧錦年幾句,從而被削去大儒之位。

    淪為普通人,這讓他感到極大的恥辱。

    故而,痛斥顧錦年盡千字,最終也說明自己不願留在這世上,希望天下讀書人能為自己討要一個公道。

    而後離世自盡。

    孫正楠的死,成為這件事情的引爆點,原本這件事情已經快平息下來,可誰能想到,孫正楠竟然會選擇自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