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未時 作品

第九十六章:歷史長河,古今一切帝顯照,化龍魂護山河,國運昌盛!

    換句話來說,顧錦年今日所作所為,間接性讓大夏王朝踏平匈奴國。

    這樣的功勞還不夠大嗎?

    倘若現在有人,說不廢一兵一卒,便將匈奴國拿下,別說什麼侯爵了,直接給你當王,異姓王,公爵都配不上。

    雖然國運增長和開疆擴土有本質上的區別,可顧錦年所做的事情,完完全全算得上是立功。

    三不朽之一,的確完成。

    只不過,還需要上蒼認可罷了。

    人們震撼。

    而木哈爾是真不想說一句話了,都說了別鬧了別鬧了,就是不聽。

    現在好了。

    這趟和親,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先是自己國家第二次被削國運,然後和親還和親不了,顧錦年為大夏立國言,引來古今往來君王現身,身化龍魂,護中原百姓。

    如此一來的話,大夏王朝這一波簡直是賺麻了。

    如此恐怖的國運,未來大夏王朝,必是風調雨順,即便是有天災人禍,也絕對不會鬧的特別大。

    而且這國運涉及的東西太多太多了,會影響到每個地方,糧食豐收,瑞雪豐年,人才地靈,所有地方都會被影響到。

    甚至如果大夏王朝與匈奴國開戰,以大夏王朝的國運,很有可能會發生這種事情。

    大夏王朝偷襲匈奴國,雷電交加,導致匈奴人無法察覺到。

    而匈奴國去偷襲大夏王朝,也可能是雷電交加,但這個雷可能一不小心就噼到他們身上。

    還沒到大夏軍營,就有可能死一半人了。

    這個可能性很大很大,大夏這片土地曾經就發生過類似的事情。

    一個王朝崩塌,被人篡位,手握百萬大軍,而皇室遺孤逃離出去,就帶了三千精銳。

    按理說在這種情況下,不死也別想翻盤。

    可結果就是,這個逃出去的皇室遺孤,安全逃離,並且組建一支軍隊,前前後後十萬人都沒有,去跟人家百萬大軍硬碰硬。

    兩軍開戰,這本來就是一件註定的結局。

    結果天降隕石,直接將對方百萬大軍全部砸死,就因為這個遺孤擁有國運,氣數未盡。

    從而一路連勝,完成了不可思議的翻盤,成為新帝,再一次統治這片土地千年。

    國運之說,也就是從這個時候誕生的,各國都有研究,對國運看的極其重。

    更何況現在還有天命出現。

    這個時代,與眾不同,得天命者,得國運,得國運者,所向睥睨。

    “走。”

    望著這一切,木哈爾是真正的難受。

    他不知道該說什麼。

    他也不知道要說什麼。

    這一次虧的太狠,他都不知道回匈奴國後,怎麼去交代。

    二十人離開。

    城門也在這一刻打開,大夏王朝根本無懼他們,讓他們離開,畢竟兩國交戰,不斬來使。

    留下這些匈奴人就夠了,這些權貴不能留,否則還是會惹來麻煩。

    大夏王朝國運增強是好事,可這並不代表著,大夏王朝就擁有無敵的能力。

    國運增強,利在千秋,需要時間去發酵。

    如此。

    隨著木哈爾等人離開後,一道聖旨也在這一刻宣出。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和親之事,已然作廢,然大夏國運,因臨陽侯世子顧錦年所增,此為永盛第一功。”

    “故,賜顧錦年三枚王珠,由禮部著手,賜侯爵之位,擬侯稱,京都選址,建侯府,待及冠之日,一同舉辦封侯大典。”

    “同,國運增強,此乃君民同樂,設宴京都流水席,慶祝七日。”

    “再大赦天下。”

    聖旨頒佈,賞賜顧錦年三枚王珠,剛好湊齊十二枚,但這封聖旨的意思可不僅僅只是這麼簡單。

    十二王珠是十二王珠,湊齊十二王珠後,是由禮部來提交封侯之事,皇帝這邊做最後的審批。

    可顧錦年這明顯就不一樣,十二王珠照樣賞賜,但封侯並非是因為十二王珠的原因,而是顧錦年今日所做的一切,值得封侯。

    絕對值得。

    聖旨宣佈,剎那間百姓是歡呼的,皇帝論功行賞,在百姓眼中看來,這是應該的。

    為大夏做了實事,就應該給予賞賜,封個侯爵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可對於百官來說,陛下這個旨意,有些不妥。

    顧家如今已經是樹大招風了,若再給顧家封個侯,那豈不是坐實了第一權貴?

    說實話,這不是一件好事,對於顧家來說,不是一件好事,對於別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

    萬千寵愛全在顧家一人身上,大家心裡平衡嗎?

    倘若按功勞論,的確很多人做不到顧錦年這個程度,增加大夏國運,他們做不到。

    可為大夏出生入死,為永盛大帝賣命,這功勞就真比不上嗎?

    侯爵是可以世襲的。

    這種東西誰不想要?成為侯爵,就是權貴中的權貴,每一個侯爵都不是一般人,是人上人。

    誰心裡不起波瀾?

    而對禮部來說,現在就封個侯爵,那以後呢?必然是公爵吧?

    倘若顧錦年往後再立下一些功勞,是不是可以封王了?

    對於朝政來說,永盛大帝不怕顧家,封顧錦年為侯爵,可下一位皇帝呢?

    壓得住顧家嗎?

    不是說顧家就一定會造反,顧老爺子赤膽忠心,他不會造反,大家相信,也願意相信。

    臨陽侯也不會造反,畢竟深受顧老爺子的培養,而且臨陽侯與皇帝關係還算不錯,也忠心耿耿。

    顧錦年也不會造反,他如此為大夏王朝,更是不惜得罪各國勢力,得罪朝中眾臣,想造反的人,不會這樣。

    可顧錦年的兒子?

    顧錦年的孫子呢?

    或者是顧家第四代,顧家第五代呢?

    他們會不會造反?

    那個時候,所有人都死了,太孫李基可能都已經死了,到了那個時候,如若一直不打壓顧家,顧家的勢力,會有多恐怖?

    三代從政,才可以培養出一位高官。

    國公,侯爺,足可以讓顧錦年成為下一代國公,而顧錦年如此優秀,未來封王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即便顧錦年封不了王,顧家第四代或者第五代,一定有可能封王。

    那個時候,皇權與王權之間的鬥爭,只怕更加麻煩,更加尖銳。

    因為這種事情,縱觀歷史,發生的還真不少。

    祖先是功臣,忠心耿耿,架不住後代人起了謀反之心。

    這就是朝廷官員都不希望一家獨大的原因,不僅僅是嫉妒,考慮的事情也比較久遠。

    可現在即便是心裡不舒服也沒辦法。

    為大夏增強國運,這種功勞封個侯爵絕對是沒問題的事情,不考慮政治因素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人反對。

    百姓也支持,皇帝也同意,百官可以跟皇帝爭論,但百官絕對不敢跟百姓爭論。

    雖然這些百姓在他們面前如螻蟻一般,可他們匯聚在一起,超越一切,是國家的基石,誰敢與百姓為敵,誰就做好全家抄斬的準備。

    也就在此時。

    新的聲音響起。

    “奉旨,宣百官入朝。”

    魏閒的聲音,傳遍整個京都,讓百官入朝。

    很顯然,是要商量一些大事了。

    一些真正的大事。

    隨著聖諭響起,剎那間百官也不廢話,直接往京都趕去。

    而兩旁的讀書人與百姓,也紛紛走了過來。

    尤其是這幫讀書人,更是興奮無比,直接將顧錦年抱住,二話不說開始舉高高了。

    喜悅聲,歡呼聲,喝彩聲不斷響起。

    “世子殿下,當真是我大夏讀書人楷模。”

    “今日世子之舉,我等敬佩,我等敬佩,我等敬佩啊。”

    “世子殿下,不畏強權,為民伸冤,大夏詩會,詩成千古,削匈奴國運,今日和親之時,更是以一己之力,阻止和親,揚我大夏國威,此等功績,實乃我輩讀書人之楷模,從今日開始,在下便是世子的追隨者了。”

    “我也是世子殿下的追隨者。”

    “世子殿下威武。”

    “顧兄威武。”

    文人們激動無比,大家都是年輕人,他們曾經或許羨慕嫉妒顧錦年,畢竟文人相輕,外加上顧錦年以前的確是個紈絝。

    看不起很正常。

    可自從顧錦年溺水之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讓他們不得不敬佩,不得不折服。

    直至今日。

    顧錦年依靠文章,依靠心中的熱血,做了所有人都不敢做的事情,不但做了,而且做的如此完美。

    大夏王朝。

    不和親。

    不納貢。

    不割地。

    不賠款。

    天子守國門。

    君王死社稷。

    這太霸氣了,為國立言,而後更是道出中原人之骨氣。

    犯我大夏者。

    雖遠必誅。

    這就是大夏風氣,也是中原人的風氣。

    僅憑這一句話,顧錦年註定要名流千古,這已經超脫了詩詞文章那麼簡單了。

    而是一個人的品德,一個人的志向,一個人的骨氣。

    顧錦年用自己的能力,征服了大夏文人,最起碼京都這些文人,是徹底折服了。

    大家都是年輕人,流淌著也是熱血。

    少年皆狂妄。

    他們也有傲氣,可他們做不到顧錦年這般,除了無能狂怒,寫幾篇詩詞辱罵一下朝堂,辱罵一下匈奴國以外。

    他們還能做什麼?

    自然而然,顧錦年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楷模,成為了他們心中的標杆。

    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

    這才是傲骨凌然的讀書人。

    文人狂熱,紛紛想追隨顧錦年。

    可以說,今日之事,顧錦年至少得到了京都讀書人的好感,往後若是有人敢詆譭顧錦年,這幫文人絕對不會退讓。

    名望就是通過一些事情積累的。

    顧錦年前前後後做的事情,也在這一刻爆發,只需要幾日時間,會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而名望也會越來越大。

    以後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時時刻刻關注,也會被大夏讀書人時時刻刻學習。

    成為了榜樣。

    至於這些百姓,他們也十分興奮,這口惡氣出了,他們如何不喜?

    而且國家變得強盛起來,他們又何嘗不開心?

    這是好事。

    自然慶祝。

    被舉在空中的顧錦年,卻有些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就不能換個方式慶祝嗎?

    非要把自己往上丟?

    請我去茶館喝點新茶也行啊,得虧你們還是讀書人,就不能做點讀書人該做的事情嗎?

    有些鬱悶,但心中的鬱氣還是徹底消散了。

    總而言之,整體還是很爽的,這口惡氣出了,爽的美滋滋啊。

    尤其是,不遠處兩位公主也從玉輦中下來了。

    她們面上有淚痕,可現在笑如靨面,畢竟對她們而言,是經歷了一趟生死關,若不是顧錦年在關鍵時刻出來,恐怕這輩子再也不可能來到大夏王朝了。

    不過很快。

    一隊皇宮侍衛快速走來,面色帶著溫和笑容,讓這些文人百姓讓開,隨後等顧錦年平穩落地後,為首的統領,半跪在地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