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羊 作品

第233章 舌戰群儒

    有電臺與蒸汽機輪船已經讓問題變容易不少,將島嶼和群島獨立一區也是為了統治簡單一些。只是設立總督並派王爺為總督肯定要費一番口舌,特別是市泊司設立麻煩會更大一點。

    果然次日的御前會議引起了不少官員的''鬥志'',在宣佈由郭道宏率領艦隊驅逐了臺島的荷蘭人,與''征服''澳島的葡萄牙人時大家不大關心,一聽要設立市泊司反應很大。

    這個反應就是禁海與開海的兩派,還有徵稅與免稅的態度等等。在禁放上大明幾經反覆這時候處於明禁實際上控制鬆弛幾乎沒什麼作用程度,或者說只將膽小無勢力者禁住了而已。

    這時反對意見主要是祖制、狡民弄猾、棄糧食生產造成糧食供應問題、安全問題比如倭寇、人口外流、外流人口在外被欺侮屠殺等等。

    對此等問題穿越眾早已料到並且是準備好答案,吳世傑當場對這些意見逐一批駁。如祖制之說老調重彈一點實際內容也沒有,吳世傑駁之也輕鬆,點出太祖禁海主要是當時安全形勢不大好的緣故,而今世事變了再搬出這理由太牽強了。

    倭寇問題內幕也是禁海加日失業武士夾在一起產生的,總而言之也是海防不強面對問題不是打出去,只是保守造成的,連民眾在外受到欺侮如在永樂年間怎麼可能發生。

    當然永樂年間的下西洋不計成本,不講經濟也是無法持久的,那只是方式方法問題,而不是大方向錯了,泱泱大國難道說被人欺上門也只能守在岸上,連海盜也是隻能招安。

    民眾出海只是國內生存不易並不是棄祖叛國欺師滅宗,而且是海外肥沃又荒無人煙之地很多,華人先民也是漸漸開拓南方,為什麼不可以再尋覓新家。

    國內北方多災土地兼併又厲害,許多人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官員們自當為民眾尋找出路,反而一味嫌棄他們並在他們遭到欺侮屠殺時只是旁觀,還冷言冷語令人不齒,枉讀聖賢之書。

    至於植桑種茶佔了良田,讓原來江南熟天下足漸次變成湖廣熟天下足,那一方面是人口增多造成的,其次是不植桑種茶會更加貧困。

    還有對外貿易多少士紳參與其中,他們自己這樣做當面卻反對開禁,豈不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小人。實際上對外貿易十分重要,正確的方式是互通有無。但農民利用少許土地又是犧牲農閒時間改善生活也是應該支持,如北方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