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羊 作品

第204章 隆重葬禮

    流水線一樣殺人速度肯定快,接著由孫承宗念悼文。由孫承宗念悼文乃是他穩定了遼東局面,在內閣裡屬於知兵又領兵打過不少仗,還是天啟老師這才被眾閣員一致推薦的。

    伴隨著悼文的是低音量的後世哀樂,低沉緩長的管絃樂比嗩吶為主的喪樂愈加鄭重肅穆。配合抑揚頓挫節奏分明的悼文愈加讓人肅然起敬,連那些本來不大樂意的文官也覺得氣氛沉甸甸地重,與金軍壓境時一樣讓他們有一種透不過氣的感覺。

    有此感覺也不奇怪,哀樂本身凝重,更主要軍人獲得如此高規格葬禮太過分了卻無力反對,新軍雖然功勞巨大可畢竟是軍人,新軍這一次一舉崛起也是軍人的重新起來,那對於文官肯定是不利的。

    還有天啟今天之舉會得到新軍更加忠心,而有了新軍的效忠天啟會更加強勢,有可能達到太祖、成祖的程度,今後朝廷怎麼變不知道肯定會為之一變已經必然,如今天就是明證。

    因而這時的哀樂在文官們耳中反覆徘徊下,漸漸與他們的心情合拍起來,一個個哭喪著臉看起來也是一付真心沉痛哀悼的樣子,與整個場合倒退一致的。

    悼文念罷,由天啟走向陵園大門口,輕輕地將一塊蓋在門口前十幾米側中央,一塊十幾米高的獨山石的紅綢拉了下來。紅綢輕飄飄的落下,獨山石上雕刻的正是烈士陵園四個草體字。

    用粗獷原始的獨山石而不是用正經方石乃是後世風格,隨後天啟與文武官員都回到了臺上,目送著一具具木棺由八個士兵肩扛著,步調一致進入陵園。

    這時只剩下低徊婉轉如訴如泣的音樂、軍歌、哀樂的三重迭送,分別在抬棺的起點,中途,還有安葬處反覆播放,如此安排乃是代表戰友在軍營訓練時的趣事與同甘共苦;上戰場時戰友攜手同行烈士的英雄無畏;還有犧牲了戰友的哀悼。

    而八個士兵上肩步調一致抬棺,與平日用棒扛棺更顯軍人氣概,讓在場的官員只要不帶偏見,看著也是十分感嘆。因為如此才是軍隊,如此才是軍人,如此才是馬革裹屍而還的境界。

    連這時跪地觀看早已腿麻人更麻木的金軍俘虜看了也是震撼,八個士兵沒有人指揮卻邁著同樣的步伐,一樣的高低同樣的步距同樣的時間,緩慢清晰挺拔堅定,一步一步既不遲疑又不急躁如同機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