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羊 作品

第36章 各有偏向

    隨著商業中心、玻璃廠、水泥廠建設吳世傑他們又忙了許多。只是他們的忙也不是十八人都覺得必須的,至少不認為需要如此速度的人有隻是不大可能當面反對。

    認為在羅家岙適可而止的人主要是負責現代這一塊的人,他們也很忙,從明末帶回來的物品變現也不容易。雖然建設明末一個穩定根據地,在明末設立替代工業,必要時出手穩定明末形勢這三個基本方針大家都一致,相比之下在現代工作的人與在明末負責分項任務的人才幾月就有點認知差異。

    這是潛移默化形成的不過他們自己還未覺察,如果旁人就會發現十八人中對明末有的理智一點客觀一點,有的感性一些。

    如此不同也屬正常,關鍵因素在於明末的一切都是他們自己親手創造的,付出了心血顯得親切。再則他們在明末處於主人、領導、指導、主角等身份,既有上位嚴肅又是親自實幹嚴謹求實。整個性格漸漸在改變,思維方式也是一樣。

    可是在現代負責出貨、採購的人他們的地位雖不一定處處地方需要逢迎、討好、求人,但不可能高高在上氣定神閒。主要是你來我往互相試探,或計較優劣等級各逞口舌之利,學到的國際金融貿易倒是漸漸學以致用了。

    發生這樣的不同改變很正常的,十八人畢竟剛踏上社會未久各方面並未定型,或正處在剛開始定型時塑性好到一下就會改變,如果四五十歲就不可能才幾個月就那麼明顯。

    只是十八人三天二頭就會在呂子明這裡全體聚會,他們分開時間最長就是在剛開始時明末進京城的幾次,其它時間在明末的人都回到呂子明這裡過夜。

    山洞對面城堡建設完成後因為呂子明這裡地方小,有人寧肯睡在明末城堡那裡寬暢、空氣好,但他們也沒有定下誰一定住那裡,吃的時候又在一起還幾乎每日討論交流,所以他們自己對這種變化十分麻木,就好象對方就是那麼個人,而不是覺得所有的人在這幾個月有極大變化。

    當然他們的交流暢通而頻繁,也沒什麼原則分距,十八人中一些不同看法沒有兩派意見,只有具體安排之類有時有些不同看法,在贊成與否上十八人中有些兩向趨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