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羊 作品

第33章 玻璃水泥

    如此生產即便是生產效率只有現代五分之一也照樣可以掙大錢外,這生產效率與質量、成本也是遠勝威尼斯幾倍至幾十倍,一有機會馬上可以向歐洲傾銷。

    因而玻璃類設法在明末生產才是正道,賣高價一時打不開市場反而弄僵。因為吳世傑這樣的指導思想,他們第一次過山洞知道明末就開始用這樣的方針才在短時間清空所攜帶的物資,帶了字畫之類返回。之後大家也認可這個策略,並且將在明末第一批建工廠的名目中列入了玻璃。

    第一批辦廠肯定是條件上明末生產已經具備,數量上太大從現在運送不大可能。所以肥皂與火柴就成為第一批建廠生產的產品,至於玻璃乃是生產技術比這二者高加上設備也複雜太多才沒有與肥皂火柴同步設廠生產,但準備工作一直在做。

    比如請瓷窯工人來當玻璃窯工人,這二者的技術雖不完全相同,至少是稍加培訓指導就能上崗,比完全不懂的農民好幾十倍,因為十八人中也無人幹過這個,最多弄些技術資料與一些工匠邊幹邊學。

    好在網絡時代需要什麼落後資料都不成問題,連一個原始的玻璃工廠設計也只要徵求一下就會有人提供。再說他們現在有錢,給提供資料者發點紅包呂子明現在有了一個廣泛的諮詢群。

    就這樣穿越眾在十月開始籌辦起水泥廠與玻璃廠,這二個廠前者需求量大,要造商業中心加根據地道路建設肯定是愈加讓吳世傑他們每日用皮卡運一點來不及或不夠用的。

    再則這時需要的水泥質量不大高,加上如長期經營明末長期為明末運輸水泥怎麼可能,為此十八人痛下決心在明末辦廠了,而且水泥廠材料羅家岙這裡一樣也不缺。

    玻璃方面材料會遠一點,好在生產量一開始幾年也不會大,用幾十輛馬車運送足夠了。只是這兩者生產需要一些設備,完全人工效率太低了,質量也不高。

    還有有了一些機械設備就需要動力,要動力對可以從現代社會運送的十八人而言簡單又不簡單。簡單是柴油機汽油機有的是,他們又有錢完全可以市場上購買,比他們委託一些小機械工廠為水泥廠、玻璃廠生產一些設備還簡單。

    生產那些設備時一開始還不為人信任,最早乃是為鐵工場、木工場的一些設備找到這些小機械廠的,那時這些小廠也以為去聯繫的李士榮、張榮、葉謙在開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