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水月庵

    ()        水月庵建在京都東郊十餘里外的落霞山上。

    此山並不險峻雄奇,甚至算不得正兒八經的山,只是十餘座小山包連綿至一處而形成的小型山脈而已。

    這片小山包上長滿了楓樹,品種繁多,一到秋天便是漫山遍野熱辣辣的緋紅與金燦燦的橙黃,層層疊疊,宛如落霞火燒雲一般,故得名落霞山。

    因著這些楓樹,落霞山在京都地界也算得上是名山了,每到秋天,遊人絡繹不絕。

    不少達官貴人們為圖方便,在落霞山下建了山莊別院,入秋時便舉家住進來,與美景相鄰。

    而水月庵的前身便是這樣一處別院,唯一不同的是,其他別院都很自覺地建在山下,唯獨水月庵,大喇喇地建在其中一座山包的山頂上。

    只是這處別院才剛落成,主人家一家子便獲罪滿門抄斬了。

    於是這別院風水不佳的傳言塵囂日上,導致這麼一處風景絕佳的寶地卻無人問津,荒廢了幾十年。

    後來乾國定都京都,太祖皇帝遊覽落霞山時見到這處閒置的別院,覺得就這麼荒廢著未免暴殄天物,於是令工部將別院翻修了一下,改做佛寺庵堂,以鎮壓風水。

    彼時戰火方熄,乾國人口銳減,太祖皇帝下令婦人無須守寡,夫死一年即可改嫁。

    此令一出,許多不願改嫁的陣亡將士遺孀紛紛落髮出家,一時間京都到處都是尼姑。

    於是太祖只得將這別院命名為水月庵,用來容留落髮出家的將士遺孀。

    幾十年後,戰爭留下的陰影漸漸消散,遺孀們也悉數故去,水月庵逐漸朝著皇家寺廟轉型。

    庵裡的女尼倒是不問出處,有度牒即可,但若是善男信女要來庵堂裡燒香拜佛,沒點兒身份地位的,連山門都進不去。

    太后的儀仗抵達水月庵時,數十位身穿青色緇衣的女尼與居士們已經靜候多時了。

    當太后與昭陽長公主在宮女們的攙扶下走出馬車時,女尼與居士們紛紛躬身行禮。

    待太后說了“平身”後,水月庵住持慧容師太才一臉恭謹地迎上前來,朝太后行了個佛禮,並恭維道:“蒙佛主庇佑,太后娘娘近來氣色越發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