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月中空 作品

第79章 舍 得

    就在東南商道橫鎖之際,東北方宇國和東梁之間海航開運,大量的食鹽和物資通過一段海路到達了東梁膠東衡灣,那裡已經建立了臨時的倉儲地和交易中轉站。

    孟浩然臨危受命,從巡查地直接調到衡灣,主持建設鹽都,首選了衡灣海港內一處高地,臨時搭建了敞篷,迅速修了碼頭和道路,供出入貨物使用。

    敞篷的構思得益於大棚種植,短時間建大型房屋殿宇經費和人力都是開支很大,現今朝廷能給的經費很少,又急於解決鹽道,只能先用最小的支出,解決最大的功用。

    先把地皮清理幹勁,夯實,做一尺高的木板地臺,防止貨物受潮。延四周建一堵牆,架了柱子,房頂用油傘的油布崩起來,採光好,看著擋風雨就可。

    調撥的一萬軍人皆是年輕力壯的小夥子,分組修建交易所、道路、碼頭等幾處。

    正是七七八八的時候,第一批貨物就到港了,除了鹽還有不少海產,還未及上岸就立即被接應的商船運走。隨之而來的東宇客商也順手接應了一匹蔬菜、布料、皮草、瓷器等本國急需的物資返回。

    玉冰鹽場交接後,除了留下的五十人,其他人當即撤出。由東梁的人員接手,首先是開庫運鹽。庫存的三千石食鹽立即運往了燕京鹽庫,下撥到地方去。

    東梁海運由此打開,解決的鹽荒的困境,也陸續接待了各國的商品貿易,一時間商品貿易和運輸由衡灣開始,向全國各處輻射。也在這個饑荒的時候,帶來貨物交換和流通,解決了不少人吃飯就業問題。

    偶有小股的流匪截貨,卻被押船的軍人打擊的落荒而逃,沒有得手。漸漸的帆船運輸也就沒有人下手了。

    而東宇自得了帆船技術後,立即改造的軍船和商運船,朝堂裡發出《討逆檄文》,各地駐軍奉旨討伐謀逆威慶王宇文津,在陸路上四處圍剿。

    改造的軍船,藉著帆船的快速,追擊海上匪寇,加上宇國民眾深受困擾不堪,響應著朝廷的號召,國內外一時間討伐逆賊聲勢浩大。

    東梁的武鳴山脈國界線已經對東宇國關閉。威慶王宇文津在麾下十五萬人陸續被俘虜或戰死後,走投無路,惶惶如喪家之犬,帶著近身侍衛三百多人搶了一艘軍船出海,不知何往。

    東宇自此安定下來,重建商道,溝通他國,交換貨物。對於靖國將軍宇文杜,帶回的帆船技術和《兩國條約》,朝堂上下分析一遍,俱是覺得沒問題。

    畢竟宇國為臨海國家,出海需要更好的船運條件。有了帆船技術,意味著海運即將代替陸路運輸,且不受國界限制,有利大於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