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祭祀大典

 在宋朝,冬至、元日、寒食並列“三大節”之一,是宋朝的國家法定假日,可見當時人們對這一節日的重視。 

 (寒食節又叫“一百五”。是105,不是150。冬至日往後再過一百零五天就是寒食節。) 

 蘇轍:“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梅堯臣:“一百五日風雨急,斜飄細溼春郊衣” 

 宋代的祀典中,昊天上帝與五方帝都屬於“天帝”,被列入上祀。 

 昊天上帝是主宰宇宙萬物的神,又稱皇天上帝、天帝。 

 從商周開始,歷代王朝祭奉的至高神,代表了天或者等同於天。 

 在古代華夏人的心目中,上天是至高無上的。 

 民間也有著“老天爺”的說法。 

 東、南、西、北、中等五方帝,則代表著“五行精氣”。 

 五色五行,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東方木德青帝,南方火德赤帝,中央土德黃帝,西方金德白帝,北方水德玄帝。 

 祥興元年的冬至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天。 

 天色尚早,但海口城已經是一片熱鬧的節日氣氛。 

 大人們領著婆娘帶著孩子站在道路上看著熱鬧,小一點的孩童甚至趴在在大人們的肩膀上依然熟睡著。 

 由於天色尚早,離日出還有一段很長時間,海口道路兩旁的商鋪早早地掛起了大紅燈籠。 

 華燈初上,燭光閃爍,燈火輝煌,流光溢彩。 

 一盞盞大紅燈籠遠遠望去星星點點,讓人流連忘返。 

 紅色的燭光,似乎預示著來年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正如趙昺的年號一樣,祥和復興。 

 宋朝冬至的祭祀大典是級別最高的,皇帝必須親自率領文武百官參與祭祀大典,同時也是相當的破費。 

 南宋詞人周密曾賦詩描寫皇帝祭祀的場景:“萬騎雲從簇錦圍,內官排立馬如飛。九重閶闔開清曉,太母登樓望駕歸。” 

 如此排場,花費自然不低。 

 太宗皇帝三年一次的郊祀花費達到五百餘萬緡錢。 

 真宗皇帝郊祀費用增至七百餘萬緡錢,再加上壞了規矩的這位,“私自”上泰山封禪,然後又花費八百餘萬緡錢。 

 兩次“活動”合起來花費超過一千五百萬貫…… 

 以節約著稱的仁宗皇帝,數次祭祀也花費一千兩百餘萬緡錢。 

 “緡”用繩子串起來,“緡錢”就是一貫錢,一千文。 

 這其中有舉行大典的費用,也包括了朝廷的各種賞賜,和發福利差不多。 

 不但不用花自己的錢,還有不菲的出場費,反正是大家都很開心的一件事。 

 ^_^ ^_^ 

 郊祀,又稱三年一郊。 

 北宋共舉行71次郊祀,明堂17次;南宋郊祀19次,明堂多達30次。 

 (郊祀和明堂是同一種活動。所謂“明堂”,就是專為祭祀昊天上帝而特地設立的,是為“天子之廟”。和郊祀相比,差不多可以理解為室外變室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