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彈劾

果不其然,第二日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彈劾的奏章一封接一封地堆滿了御案。



御史大人張安基直言上諫:“陛下,秦念之私德不修,弒母奪權,駭人聽聞,應即刻將人拿下,押入天牢待審。”



不少朝臣附和,“正是,正是,如此敗類怎配為官。”



禮部尚書尤仲海上前一步,“張大人此言差矣,事情真相還未可知,怎可隨意下定論,冤枉了無辜之人。”



張安基反駁道:“若無冤屈,誰願意舍了半條命去擊登聞鼓。那秦家舊奴是個知恩圖報的,不願見舊主蒙冤,寧死也要為舊主討個公道。”



監察司指揮使沈嶠:“一派胡言,秦大人品行高潔,有曠世之才,創幼學,推新政,查貪腐,怎會是你口中的敗類之徒。”



張安基冷冷一笑:“有能力不代表有品性,現在想來秦大人所作所為早有預兆。



通州賑災時,未曾秉明聖上,便私自開倉放浪;江南道巡案時,禹州知州江海臣暴斃身亡,死的十分蹊蹺;宮廷夜宴時,出言不遜,頂撞太后;使臣別館探案時,竟敢當著使臣和陛下的面,提刀就砍。



這一樁樁一件件,我可有說錯?身為臣子仗著聖上恩寵,如此囂張跋扈,媚上欺下,可見其金玉其外敗絮其內。與這樣的人同朝為官,簡直讓人噁心。”



御史中丞方誌恆面色漲紅,“張大人此言可是在攀咬我等辦事不利。



江南道巡查時,老臣也在,那禹州知州江海臣魚肉百姓,私設賦稅,欺上瞞下,死不足惜。若不是秦大人機敏果斷,臣等早就遭了毒手。



至於你說的通州賑災,當時的通州知府怕影響政績,將難民統統拒之門外,災民有幾萬之多。若不是秦大人頂著巨大的壓力,接納災民,開放糧倉,又籌集了一大批賑災物資,只怕引起譁變,災民便匪寇。”



戶部尚書林翰白更是義憤填膺,出口呵斥:“正是!你個老匹夫,嫉妒賢能,胡亂攀咬。”



先皇作風奢靡,國庫當私庫使用,一度導致財政赤字。秦大人多次籌軍資,解災禍,大大緩解了戶部的壓力,卻從不邀功,如今被人如此汙衊,林大人恨不能當場咬人。



眼見朝臣你一言我一語,吵得不可開交,劍拔弩張。



位於左側官員之首的白髮老者突然清了清嗓子。此人正是先皇臨終前指定的輔政大臣之一百里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