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飛機 作品

第六十章 內爭不斷

    ()        宋之文書、官物等傳輸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為驛,一種就是遞。

    驛一般是傳送一般的文書,而遞就是傳送軍情或其他緊急文書,遞也就是遞鋪,因其隸屬於尚書省,因此又被稱作“省鋪”。

    遞鋪有鋪吏及鋪兵,專門負責傳送文書、官物等等。

    遞鋪又分慢遞與急遞,而急遞的鋪騎,馬領之上繫有銅鈴,在道上奔馳之時,白天鳴鈴,夜間舉火,撞死人不負責。鋪鋪換馬,數鋪換人,風雨無阻,是晝夜兼程,日行最高可達五百里上下。

    因此福建路轉運司轉運判官嚴國罋關於“泉州民變”的奏章,只十日就送抵了宋京師開封府。

    “陛下,自六月以降,我聖朝各處是天災不斷,此刻陛下當為三事,出御製南郊親祀,饗太廟,祀天地於圜丘,一也;赦天下,降德音於四京,減囚罪一等,徒以下釋之,二也;輕徭役、薄賦稅,以安民心,三也。陛下。。。。”

    宋皇宮一處偏殿之下,尚書右僕射曾布躬身,對宋帝趙佶說道。

    “朕知道了。。。”趙佶不待曾布說完,就極不耐煩的揮了揮手打斷了曾布。

    曾布所奏三事,這是一般帝王在天災發生之時,都會這麼做的,不是什麼新鮮之事。趙佶熟讀史書,又豈能不知?

    其中真正對救災有用的,能夠安撫百姓的就是輕徭役、薄賦稅,輕徭役也還罷了,而薄賦稅會降低朝廷的稅賦的。

    此時朝廷國庫空虛,還要應付西夏戰事,如此能拿出來賑濟災民的錢糧是少之又少,分攤到各路府州軍的就更少了,如杯水車薪。

    趙佶為大宋皇帝,當然明白災情發生之時,若不能賑濟、安撫百姓,必然會激起民變,也許還會天下大亂。

    可此時的趙佶是捉襟見肘,根本是拿不出太多的錢、糧賑濟、安撫百姓。

    而此時曾佈於殿中喋喋不休的談論天災,卻又拿不出真正的增加國庫收入,同時又能賑濟、安撫百姓的辦法,因此使得趙佶是極為厭煩。

    “元祐之人”只會高談闊論,只有“元豐之人”才有治國良策,這是此時趙佶對朝中諸大臣的印象。

    曾布雖為“元豐之人”,但他其實是中間之人,既拉攏“元祐之人”,又拉攏“元豐之人”。

    曾布聞言漲紅了臉站在原地,矮小的身子是微微顫抖。

    隨著趙佶居帝位日久,是越來越具威勢,並且是越來越乾坤獨斷了,許多事情根本不徵求宰執等大臣的意見,就直接以手詔的方式下達諭旨。

    特別是太后向氏殯天之後,趙佶更是如同一隻擺脫了籠子的鳥雀一般,是展翅高飛,任何人都無法稍控制於他,朝中大臣也是越來越懼怕趙佶了。

    這與當年趙佶剛剛入宮繼位之時是完全不同了,當時的趙佶是禮賢下士、虛懷若谷。

    此時殿中氣氛略顯尷尬之時,尚書左僕射韓忠彥急匆匆的進入了殿中,因此年事已高,同時又走的急,因而一個趔趄,差點摔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