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唐躺平擺爛 作品

第58章 被調去洛陽?


                 李隆基說道:“可以讓各鎮節度收取鹽稅,但鹽價還是不要漲了,這關乎百姓日常。”

  鹽稅這東西,在大唐前期,就不存在。

  沒錯,大唐前期採取的是無鹽稅政策。

  說起來之前的北周是有鹽稅的,隋文帝楊堅認為農稅充足,不要再苛責百姓了,便廢掉了鹽稅。

  後來李淵和李世民父子,也一致認為,應該與民休息,即便朝廷貧困,也堅決不收鹽稅,真正做到了讓利於民。

  直到武則天時代,對內大興土木,對外頻繁用兵,大唐局部地區的官府開始進入製鹽行業。

  例如史料記載劍南道陵州在武周時期開始施行煮鹽,一分入官,兩分入百姓家。

  真正到了李隆基時代,才開始擴充稅種,如戶稅、地稅、鹽稅。

  但天寶年間的鹽價依舊很便宜。

  《唐會要》有載:天寶、至德間,鹽每鬥十錢。小說

  這說明,天寶年間,鹽稅還只是嘗試階段。

  到了李亨繼位,任用第五琦搞榷鹽法,鹽價第一年就暴漲到每鬥110錢。

  既然李隆基時代還是嘗試階段,並未出現榷鹽法,各地節度使其實也只是從中抽取一點稅費。

  或者說,節度使賣鹽,但沒有抬價,因為朝廷對商品價格是有規定的。

  這個時候的節度使,還不敢公開跟朝廷叫板。

  李林甫說道:“聖人心懷百姓,是天下蒼生之福。”

  李林甫心中總算鬆了口氣,他就擔心李隆基咬著鹽稅不肯放。

  這件事已經爭議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給節度使放鹽稅的權力,是極其危險的,這顯而易見,可大唐朝廷現在確實沒錢了。

  大唐朝廷現在一年稅收摺合是1100萬貫到1300萬貫,但這只是摺合。

  就像剛才楊慎矜所說,是以糧食為衡量標準,來核算稅收。

  這只是算法而已,不是說真的現錢就是1100萬貫。

  實際上現錢只有200萬貫到250萬貫,其他的都是實物。

  至於給各鎮放開鹽稅,到底能不能填平軍費,李隆基心裡其實也沒底,他也懶得去管,交給李林甫便是了。

  各鎮節度是否有異心,就要靠權力來掣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