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湖居士 作品

第707章 公派留學生失蹤之謎

    當然了,這些吃盡苦頭的人,重新獲得待遇和補貼,這件事是無可厚非的,但是把他們的情況擺在歐可嵐父母面前,那就是巨大的山,是他倆難以逾越的障礙。

    歐可嵐爸爸讀的大學文憑,將於1983年畢業。他在讀大學期間,還看到了讓他不安的局面,他是恢復高考的第二屆畢業生,畢業之後回到廠裡拼積分,肯定拼不過第一屆畢業生的大多數人,拼總積分也拼不過同屆甚至後面一兩屆的人,充其量是比那些沒有考上大學的職工要好一點。

    這個局面前瞻讓他意識到,即使他大學畢業回到廠裡,頂多也就是把住房從筒子樓單間升級為兩間或者單元樓的一房一廳。就這,也不過是最好的情況,是要繼續拼打分的,能不能拼得贏還很難說。

    歐可嵐爸爸的預判是非常準的。因為陳文的爸媽經歷過這種情況。

    陳文爸媽是老三屆的高中生,是第一批下鄉插隊的知青,他倆都是黨員,各方面表現優異,插隊不到兩年便被推薦上了工農兵學員,大學畢業後立刻結婚,婚後不久便在1974年生下了陳文。

    陳文家也是住過筒子樓的,在80年代初期分到了一房一廳,在1987年分到了兩房一廳。

    陳文爸媽是雙雙的工農兵大學生,黨齡工齡是從1967年開始計算的,即便是這麼好的條件,也只是在1983年住進一房一廳。

    歐可嵐爸爸只是他自己一個人的79年大學生,歐可嵐媽媽不是大學生,倆人參加工作是1972年,全都不是黨員,黨齡沒有積分,工齡比陳文爸媽那種老三屆高中生合計差了十年積分,比積分根本比不過。

    形勢擺在面前,當時所有人的情況都能從歷次分房積分表上看見,只有當前面的人從一房一廳搬出去之後,騰出來的房子才有可能落在歐可嵐爸媽這樣的人身上。而且,僅僅是可能而已,因為還要競爭。

    就是這麼個可能性,都是要眺望到1987年去。歐可嵐媽媽說到這個內容時,陳文深以為然,因為他家就是在這一年從一室一廳搬到二室一廳。

    1982年初,我們國家選派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二批公派留學生。第一批的公派留學生選拔,歐可嵐爸爸連參與都不敢,因為英語水平太差。

    從第一批公派留學生開始選拔的時候,歐可嵐爸爸便玩命地自學英語。歐可嵐媽媽說,那時候也沒有外語老師教他,他就自己背那本厚得像磚頭一樣的英漢詞典,50年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歐可嵐媽媽說到這裡的時候,蘇淺淺插話說:“陳文也是這樣學法語的,背90版法漢大詞典,真的全都叫他背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