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原漢

 雒水平緩,緩緩流過。也許是春雨下來了,從伊雒盆地當中穿過的那條雒水的水位也開始漲了起來,捲動翻騰著一直朝黃河流去。

 在雒水的南岸,一個穿著飄逸的白底鶴氅的青年,正帶著幾個年輕女子和一群武官模樣的人在河邊散步,後面更是簇擁著大隊劍戟士。

 雒水南岸都是剛剛犁過一遍的農田,從江淮之間遷來的難民戴著斗笠在田中播種,搶著春雨前後的節氣,將粟米種子播種下去——他們都是今年正月、二月間才分到土地的,分到的都是拋荒了多年的荒地,同時還得到了一些粗劣的農具,一些粟米種子,一些口糧,一些讓他們購買雜七雜八的物品的銅錢,然後就讓他們開始新生活了。

 當然了,大部分的難民都沒有辦法成為武卒,只能成為所謂的“屯田戶”,也就是由各護田校尉部管轄的屯田之民。

 根據規定,他們只能按照男丁十畝,女五畝,童子三畝的標準授田,並且要按照每畝納粟一斗半的標準納稅差不多就是十稅二,而且所借貸的農具、種植、口糧、銅錢,都要分期償還,還要支付利息!

 這待遇和漢武卒當然不能比,但是比起大漢其他地方的貧下中農,那真是好太多了。

 首先,他們是耕者有其田了!雖然不是“全產權”,不能買賣,但使用權是絕對有保障的。

 其次,他們要納的稅其實也不高,雖然不是三十稅一,而是十稅二但那個三十稅一早就不是普羅大眾可以享受的待遇了,而是世家大族的待遇。

 而且,這些屯田戶是不需要繳納口賦、算賦,也就是人頭稅的。這算是攤丁入畝了!

 除了十稅二的田賦之外,屯田戶之中的男丁,還需要在農閒期間服四十天的勞役,如果不想服勞役,可以繳納免役錢。

 另外,從江淮等處遷移到雒陽的難民當中,還有許多手工業者和商人。

 他們可以選擇成為屯田戶,也可以申請“長安戶口”、“雒陽戶口”,直接進城去當城裡人,還可以分到宅地。如果想做買賣,還可以向少府監申請一筆貸款。

 如果這些手工業者恰好是鐵匠,那待遇就更好了,不僅可以得到宅地,還能分到工場地,還會成為雒陽理工學院的“煉器弟子”!

 這個“煉器弟子”和“御獸弟子”、“仙農弟子”,都屬於外門弟子,不過不是“再傳弟子”,而是普通的外門弟子,可以旁聽親傳弟子講課,也可以參與“煉器”、“御獸”、“仙農”等專業科目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