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呂后竟恐怖如斯......

 前文提過,東漢的雒陽城其實是一座四面環水的城堡,被陽渠、雒水和湹水環繞,其中陽渠的一部分還成為了雒陽城的北護城河。

 而在這一段陽渠運河和雒陽護城河共用的河道上,有一座始建於東漢初年的石橋,是洛陽城東北角的一處交通樞紐。同時也是環繞雒陽的陽渠、雒水、湹水之上唯一一座很難被拆掉的橋樑。

 在歷盡了諸侯討董和李傕侵犯雒陽之戰等一連串的戰亂之後,這座石橋依然屹立。而在建安二年五月二十這一天,雒陽石橋還迎來了浩浩蕩蕩的袁紹送親大軍!

 整整五萬大軍,全都是衣甲鮮亮,兵器精新,旗幡招展,遠遠一看就知道是精銳了!

 可如此之多的精銳,現在只是在石橋東北,沿著陽渠北岸展開隊形,卻未曾有一兵一卒敢從橋上通過。而在石橋之上,又是單人匹馬,持矛而立,一如當日在五社津浮橋上司馬懿橫矛立馬,怒對袁家大軍的場面。

 在陽渠南岸,大片鬱鬱蔥蔥的草地上,大約兩千幾百打著漢家旗號的披甲騎兵和四千持著長矛、盾戟、弓弩的步軍,已經背靠雒陽城,展開了戰陣。

 而在他們後方的雒陽城牆上,也插著無數迎風招展的旌旗,在城牆的垛口後面,還站滿了披甲持銳的兵士,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

 “太傅,對面的步陣嚴謹而堅毅,看上去好像是西涼精銳,他們的騎兵數目很多,而且人人持矛負弓,身披鎧甲,應該是既能騎射,又能衝陣的精銳看上去比公孫瓚的騎兵更強,不可小覷!”

 正在袁紹說話的是袁紹的大將麴義,在上一回五社津對峙後,麴義就領兵回了易縣去和公孫瓚對壘。結果才到前線沒多久,又被袁紹一道命令叫回來參加“武裝送親”了。

 長年累月在前線和公孫瓚對線的麴義的戰場感覺,那是比所謂的河北名將顏良、文丑可強多了——歷史上的公孫瓚可不是界橋大敗後就直接崩掉了,而是又和袁紹拉鋸了八年之久,一直到建安四年才完蛋。

 而公孫瓚完蛋的主要原因,其實也不在軍事上,而在於政治上。

 他殺了德高望重的漢室宗親老長輩劉虞後,成了幽州士族眼中的反賊。再加上他沒完沒了的打仗,和袁紹打,和塞北的鮮卑、匈奴打,讓出兵出人頭的幽州士族苦不堪言。後來還對不滿的幽州士族重拳出擊,搞得幽州士族都集體背刺他了。

 公孫瓚現在在冀州還佔著河間國的易縣,甚至還在河間國的易縣和清河國的界橋之間保持著不少據點,其中最南邊的據點甚至就在界橋附近!可是他在幽州的盤子已經完全崩了,現在圍攻易縣的軍隊主力就是幽州士族拉出來的。

 在這種情況下,公孫瓚還能依靠自己的軍隊和堡壘苦苦支撐上好幾年,也可見他的軍事能力之強了。

 麴義長期和這樣的對手交戰,想不進步也難啊!

 而麴義感到有點不可思議的是,自己在易縣前沿練了那麼多年的“級”,已經把“騎兵能力”從騎射提到了少量精銳可以玩騎射加衝陣的程度。結果卻在雒陽這邊直接遇到了兩千多“滿級騎兵”——看他們的裝備,好像人人都能玩騎射加衝陣!

 他們是怎麼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