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逍遙王爺 作品

第一百二十六章 朝堂之爭


  因為有先例所循,所以一眾大臣說的極為堅定,似乎一定要南巡,不南巡便有違先例似的。

  然而,就在這一群主張南巡的聲音之中,只見一名身穿藍袍,頭戴烏紗,眉宇間正氣凜然的官員上前斷喝道:“陛下,臣以為,南巡之事不妥!”

  此話一出,整個朝堂一片寂靜。

  坐在龍椅上的蕭遠一臉淡然,猶如一汪深不見底的潭水一般,看不出任何喜怒。

  片刻嚴高身後的一名官員上前斷喝道:“於廷益,如今北方戰事危急,若危機京城,重蹈天正之變,你擔當得起嗎?”

  天正之變便是當年皇帝被俘虜的那場大亂,時過近百年,每每在朝堂上提起,都會讓這些官員們感到膽寒。

  然而,於廷益卻一臉鎮定道:“天正之變皆因蒙古、女真突然襲擊,且邊關守將無能,才導致韃虜長驅直入,直取京城。”

  “如今宣大寧錦四城皆已派遣重兵把守,軍備十足,且皆有王、孫二位總督鎮守,此四城必定萬無一失。”

  “南巡一事,勞民傷財,且於士氣不利,所以,忘陛下再三斟酌,再下決斷!”

  於廷益說罷,嚴高身後的官員又是一番疾言厲色的斥責。

  “哼,那按你的意思,陛下便不能南巡,只能困守京城了?若是邊防不力,韃虜兵臨城下,那又應該如何?”

  “於大人,按您的意思說,陛下南巡勞民傷財,那我問你,和陛下的安全相比,些許錢財又算得了什麼呢?”

  “於閣老,下官也想請問一下,陛下南巡乃是讓邊關將領無後顧之憂,又有何對士氣不利?還請閣老為下官詳解?”

  接連幾人發問,矛頭直指於廷益。

  而為首的嚴高則站在這些人最前面,他提議之後便不再說話,只是斜眼看向於廷益,目光之中滿是蔑視和嘲諷。

  面對一眾官員的逼問,於廷益一臉淡然的說道:“以往南巡,都是邊關極度危急之時陛下才會南巡,如今邊關穩固,雖有些許宵小扣關,但卻如卵擊石,根本不值一提。”

  “若按汝等之想法,每次韃虜扣關,就要勞陛下大駕南巡避禍,那陛下又有何寧日?我大周又有何寧日?”

  此話一出,頓時駁的那些官員啞口無言。

  緊接著,一名身穿緋色官袍,鬚髮花白,但精神頭卻很足的老者上前一步道:“陛下,臣也贊同於大人的話,宣府有王崇鎮守必定無礙,至於寧錦一線,有孫大人鎮守,定然也是無恙。”

  “陛下只需,坐鎮京師,不日韃虜便會退兵。”

  這名老者說罷,不管是嚴高還是蕭遠的臉上都有些異動。

  這個楊浦雖說也是內閣成員,但平日裡一直都是個和稀泥的好好先生,而且從來不偏向站隊,如今怎麼明目張膽的站到了於廷益那頭去了?

  於廷益也心有疑惑的回頭看了看那名老者,在看到對方向自己微笑只是,於廷益的目光之中也閃過了一絲感激。

  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嚴高終於說話了,他對著龍椅之上的蕭遠說道:“陛下,南巡一事,也並非只是因為韃虜進犯。”

  “就算沒有韃虜,依照慣例,陛下也應南巡審視河堤邊防,鼓舞軍兵士氣,福臨我大周百姓了。”

  “臣請陛下早日啟程南巡,以鼓舞我大周軍民之心,今後我大周必將國力昌盛,千秋萬代!”

  和那些大統一的王朝不同,如今的大周只佔據華夏四分之一的疆土,所以皇帝是有機會巡查邊關各處的。

  當然,這也只是說說,一般而言,所謂的南巡也都是皇帝找藉口外出遊玩一番。

  去大明湖看看雨荷,去海邊看看海,去泰山爬爬山。

  真正登臨一線邊關,慰問將士以及邊關百姓的,絕對是極少數。

  這些事雖然大家心照不宣,但卻沒人敢拿到明面上來說,更沒人敢逼著皇帝非要去邊關巡查一番。

  如今,嚴高以此來說事,自然又將於廷益和那老者壓了一頭。

  還未等於廷益說話,嚴高又接著說道:“對了,既然於大人力主坐鎮京城,那不如陛下南巡之時,便將京師防務交給於大人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