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沫但不甜 作品

第1510章 服飾選擇

    不怪楊振興有些抱怨。

    因為造型師拿出來的衣服,跟電視裡那些儒生穿的儒杉,十分相似。

    這裡,造型師十分耐心的開始解釋為何要這樣安排。

    川府地區的古蜀文化,體現的基本都是少數民族文化。

    例如三星堆出土的人像,都有蓄髮或辮髮,衣小袖,衣長至膝下,腰間束帶等特點。

    等到秦漢時期,大量漢民族遷入西南地區,形成了‘漢民多,漸斥遷之’的局面。

    由此,川府地區,特別是川府盆地地區,居民的服飾開始逐漸漢化。

    開始有所謂‘漢家食貨,以為稱首’的說法。

    這裡,造型師還額外講了幾件歷史趣事,讓楊振興懷疑對方不是造型師,而是那所學校的歷史老師。

    眾所周知,漢代開始‘獨尊儒術’,《禮記·內則》曰:‘衣不帛襦袴’。

    襦和袴都是內衣,儒家崇尚簡樸,認為不該用絲綢來裁製內衣。

    古代的褲子通常只有兩條褲管,沒有褲襠,上端連在一起,用帶子系在腰間,所以叫做袴。

    因為是內衣,所以不能外露,外面一定要穿裙或者深衣,農民勞作時上衣穿短袖,袴內則需要系一條兜襠布。

    現在霓虹那邊相撲運動員,或者一些節日,那些男人穿的兜襠布,其實都是中國古代的服飾。

    司馬相如帶著卓文君回蓉城時,就穿著犢鼻褲、壚滌器,以此來羞辱卓王孫。

    成語文君當壚,就是出自這裡。

    而到了六朝時期,一些世家子弟居然開始用白色的絲綢來做褲子,於是就有了‘紈絝子弟’的叫法。

    這種衣服放在現代而言,一般人肯定無法接受。

    所以造型師幫忙準備的,是魏晉南北朝以後,川府地區受到漢文化影響日漸深入後的服飾。

    那時候男子服飾以衫代袍。

    衫的袖子比袍的袖子更加寬大,大到‘一袖之大,足斷為兩;一裙之長,可分為二’的地步。

    這樣走起路來,甩手的時候就顯得更加瀟灑。

    這也是為什麼,楊振興在看到對方給自己準備的衣服後,會認為這些衣服都是戲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