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濟海 作品

第81章 哪有不捱罵的導演

    批評《致青春》的聲音並不少,尤其是那些真正意義上,為了自己的青春走進電影院的都市清流,

    而從孟輕舟的角度,他們的看法沒有錯,電影本身就有不小的瑕疵。

    生於胡趙兩代的大學生,校園民主風潮沒有趕上,信息爆炸時代也已錯過,我們在精神和物質上或許更顯卑微,但絕不討厭。

    富學生不炫耀,窮學生有尊嚴。

    他們有自己的清規戒律,抽菸、泡吧、打架、濫交,並不是不會發生,但都在少數人的剋制中進行,也永遠不可能佔據我們生活的主流。

    因為我們懂得禮義廉恥,知道大學生三個字的表徵。

    我們不會擅自闖入異性宿舍,就算沒有宿管大媽攔著也不會如此猖狂。

    我們更不會糟蹋糧食,儘管此時物價真的很低,以致於我至今認為一頓飯超過六塊就是奢侈。

    校園生活可以藝術化、戲劇化,但絕對不能弄得逼格沒有上限也沒有下限。起碼那個時代走進任何一片校園,分貝和溫度都會低上些許。

    如果每一部韓劇都充斥著姐弟,失憶,治不好,不通過三星和現代廣告的植入你都不知道是李承晚時代還是李明博時代,那任何一個健康正常的韓國人站在你面前你都會有莫名的喜感。

    潘安智的大銀幕處女作,引發的關注和討論,比之孟輕舟的《失戀33天》更加的熱烈!

    不管是人家故意挑刺,還是真實反饋觀影體驗,《致青春》在電影中的缺點被無限放大。

    說是懷舊,演員們確實也拿著舊《讀者》走來走去,教授會告訴大家關掉“bp機”。

    可是他們穿著不符合那個時代的衣服,還說待會去唱“ktv”——小時候那玩意是叫“卡拉ok”的。

    校園裡掛的橫幅倒是很有九十年代的氣息,但人物的臺詞卻並沒有任何時代的標記——難道這是通過一系列穿越表現青春的永恆性?如果是的話那也只是一次失敗的嘗試。

    至於臺詞,它真的可以放在任何一個時代,因為反正這不是正常人類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