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辰觀山水 作品

第130章 下一戰,信陵!(第五更)

    秭歸城破,吳軍投降,而陸抗的心腹愛將、秭歸守將吾彥也願意歸附,秭歸這處關城,終是安然無恙地到了文鴛手中。

    文鴛不是個莽撞人兒,雖然吾彥和兩千多吳軍已經歸降,但文鴛還是沒排除他們有詐降的可能。

    於是,文鴛直接將兩千多吳軍,全部打散編入了一萬五千多蜀軍中。

    另留兩千全是從漢中那邊一路趕過來的蜀軍,鎮守在秭歸城裡。

    其餘兵馬,規模不僅沒有因留下了兩千蜀軍守城而縮小,反倒因得到兩千多吳軍加入後,比之前的規模更家龐大了些。

    只用一個時辰安排好了城中防禦諸事,安撫了驚惶失措的城中百姓,文鴛便帶著大軍,繼續往下一關城信陵而去。

    信陵距離秭歸,不過三四十里地。

    如此近的距離,若在尋常,但凡有敵進犯秭歸,信陵那邊必然回接到傳報,也定會派兵來援。

    但這次,文鴛用計賺取秭歸,前後所有時間實在太短,又提前派兵守住四門,根本連一個傳信兵都沒跑出去。

    因此,雖然兩城只相隔三四十里地,秭歸陷落的消息,至今未曾傳到信陵城。

    此刻,新近歸附過來的吾彥已被文鴛任著麾下右副將,與左副將趙威平起平坐。

    至於像趙威這郎將的正式官職,卻要等文鴛報奏朝廷,再由朝廷正式冊封。

    因而現在,吾彥這右副將,只是文鴛臨時安排,無品無級。

    但即是文鴛的副將,也可見對吾彥的重視。

    吾彥現在,也騎著戰馬,緊跟在居中而行的文鴛右側,一路上為文鴛分析著信陵情況。

    據吾彥所說,陸抗留在信陵的守將,乃是雲杜縣令沈瑩,領兩千兵馬駐在此處。

    那沈瑩性子剛直,頗有文采,著有《臨海水土誌》一書,記載了夷洲(臺灣)原住民山夷與大陸百越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淵源關係。

    並從地理方位、氣候和地形,以及居民的生產習俗等方面,記述了夷洲島的自然環境及高山族的社會生活發展情況。

    嚴格意義上了,這沈瑩文事多於武功,隨陸抗前來攻打永安,也主要負責奏章、奏表等文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