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驍 作品

第一百五十八章 桃園

    秦清遠離紛爭,想著閒王府的別院離她買的院子不遠。吃過早飯後,便帶著冬梅,慢悠悠的往那邊走。

    心情好,自然看什麼都好,連路兩旁的枯枝爛葉,也覺得別有一番韻味。

    走走停停,直到接近響午,才到別院。

    秦清抬頭,見原本光禿禿的門口,不是何時,掛上一塊牌匾,梨花木的硬木上,磕著兩個字‘桃園’。

    桃李滿天下,春暉遍四方。

    秦清勾唇,到符合她的意思。

    因想著開醫院,這段時間她查了不少關於民生醫療方面的資料。

    身老病死,每個人都要經歷。可在天啟,無人關心你是否活著,只要你有權有錢,便多一分保障。

    這就是為什麼,醫仙谷每年會有那麼多人排隊,不管師父開多少銀子,對方都會洗漱奉上。

    若醫仙谷師勳貴世家的救命稻草,那她開的醫院便是百姓的保命符。

    秦清想人每個百姓都能看得起病,吃的起藥,有活下去的權利。不是上流社會的施捨,而是有尊嚴的爭取。

    她深知這條路,需要人力物力財力,缺一不可。

    特別是人力。

    想再古代建起一家醫院,單單醫生這一項便難於上青天。

    秦清詢問過厲修寒,這個時代,要想成為一名坐堂大夫,少說也要二十年。

    先從學童熬藥開始,然後識別藥草,抓藥,看方子,在大夫身邊做幫手,最後才是坐堂。

    慢慢學徒路,太長,秦清可等不及。

    朝廷沒有專門的機構,教人學醫。大多數大夫不是祖傳,就是在藥方自家培養。

    這樣的人,挖過來,心也不在醫院,最後還有可能反水,得不償失。

    所以秦清想建一座專門教人學醫的學校。自己親自培養,待學成之後,放在醫院,也省去中間適應的階段,一舉兩得。

    可學醫太苦太枯燥,家境殷實的子弟,不會讓孩子學醫,多半走仕途之路。而貧苦人家的孩子,想學醫,又負擔不起高額的費用。

    已醫館的學徒來說,學成之前,分文未有,等於十幾年沒有收入。這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是不小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