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血粉 作品

第649章 652.你說韓信造反,我還說劉邦改史了!(為oo莉姆露oo大佬加更四)

    大禮堂中。

    當陳通把韓信造反的事情講清楚的時候,家長和學生們無法夠接受這個殘酷事實。

    這徹底顛覆了他們心中那個韓信的歷史形象,讓他們心中的英雄,變成了狗熊。

    一時間眾人議論紛紛,很多人眼中都充斥著憤怒,幾乎都是在吼:

    “這怎麼可能呢?”

    “我真是無法想象,韓信不但造反了,而且韓信還勾結匈奴,這就是妥妥的賣國賊呀!”

    “我真是無法直視歷史了,如果韓信真的勾結匈奴,那他就算被千刀萬剮,那也是理所當然。”

    “最可怕的是漢初的這個時代,這些異姓諸侯王竟然都在勾結匈奴,這也太顛覆世界觀了吧!”

    很多人受不了這樣的打擊。

    可一些卻還是多少知道點歷史,嘆息道:

    “韓信勾沒勾結匈奴,我不知道!”

    “但燕王臧荼和韓王信,那都投靠匈奴了,韓王信甚至還帶領匈奴大軍攻擊漢朝,這絕對沒錯的。”

    “實在不敢相信,我們被人騙了這麼久!”

    “誰以後要給我說韓信是個好人,我絕對唾沫星子噴他一臉,一個和匈奴有勾結的人,他能是好人嗎?”

    “這人品還能相信嗎?”

    “我相信他大爺。”

    家長們此刻群情激奮,他們心中那個完美的兵仙形象徹底坍塌了。

    他們想象中的那個英雄,竟然是勾結外人的無恥叛徒,這讓他們根本就喜歡不起來,甚至有人為自己喜歡韓信而感到羞愧。

    家長們紛紛看向張教授,憤怒的問道:

    “陳通說的都是真的嗎?”

    “史書上真是這麼說的嗎?”

    張教授等人十分理解家長們的心情,因為任何一個人聽說到了兩種形象的韓信,都會感覺滿心的憤怒。

    張教授長嘆一聲道:

    “陳通所說的,那就是史料上記載的。”

    “韓信跟陳豨密謀,內外夾攻,顛覆大漢,這是在史書上有明確記載。”

    “而陳豨跟匈奴勾結,準備擁兵自立,裂土封王,這也是事實清楚。”

    “所以韓信造反並勾結陳豨和匈奴,這件事情那的確是歷史記載,這一查就知道。”

    “而漢初時期,異姓諸侯王勾結匈奴造反,那是家常便飯。”

    “所以我們始終認為,要正確的看待劉邦消滅諸侯王,這不僅僅是在加強中央集權,甚至還在抵禦外敵,清除叛徒。”

    張教授的話音一落,當時就有人怒吼出聲,直罵韓信不是個東西。

    不過他們更加痛恨那些吹韓信的人,這就是在誤導人的價值觀呀。

    隨即家長們把矛頭對向了史憶,指著他的鼻子就大罵起來:

    “你還能要點臉嗎?”

    “韓信都勾結匈奴造反了,劉邦殺他不應該嗎?”

    “這樣的人不殺留著過年嗎?”

    “是我的話,我也會把他千刀萬剮,劉邦誅他三族,那真是便宜的,直接就應該誅他十族!”

    ………………

    聊天群中,劉邦此刻總算出了一口氣,果然,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殺白蛇的不都是許仙(詭道聖君):

    “看看,好好看看,別整天信那些市井傳言。”

    “韓信造反那可是鐵證如山!”

    “劉邦根本就沒有錯。”

    “難道這些諸侯王造反,難道這些諸侯王勾結匈奴,他就有理了?”

    “王莽,你腦子抽了吧!”

    ………………

    崇禎此刻拍了拍心口,他剛才回答的時候幸好多加了一句,撇清了自己的關係。

    要不然此刻被噴的就是自己呀。

    他就知道韓信和劉邦之間的恩怨不能摻和。

    像他這種小萌新,討論這個話題的話,容易死得很快。

    而王莽則是冷哼一聲,滿眼的不快。

    第一穿越者: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劉邦把韓信殺了,再偽造出韓信造反的證據,這不容易嗎?”

    “韓信人品如此之好,他受到了胯下之辱,卻沒有殺死那個讓他鑽褲襠的人,還把他封為官。”

    “韓信這麼品高潔的人,他怎麼可能造反呢?”

    ………………

    曹操倒抽一口涼氣,他真是被王莽的價值觀給雷到了。

    人妻之友:

    “好一個人品高潔呀!”

    “你的意思就是我跟你當了朋友,我給你戴頂帽子,你是不是還得謝謝我呢?”

    “人才呀,人才!”

    “你簡直就是人類中的奇葩呀。”

    “你老婆知道你是這種人嗎?”

    “她知道了以後,該不會半夜就笑醒來吧?”

    ………………

    王莽當時差點一口老血給噴出來,這曹操簡直就強詞奪理,這麼一個人品高潔的故事,讓你理解成這樣?

    不懂得什麼叫做以德抱怨嗎?

    這可是人類最偉大的節操,沒有之一!

    王莽感覺曹操這種人簡直不配讀儒家經典。

    曹操跟他王莽的思想境界,那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