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667章 友邦驚詫論(十)


  中德技術專家在中蘇火電站合作項目上一碰面,立刻就感覺到氣味相投,蘇聯專家們很快就只能在旁邊聽著中德專家們的談論。中德技術專家們並非刻意排斥蘇聯專家,而是中德雙方都身處產業化體系之下,雙方的專家對於成本的考慮思維比較近似。

  在產業化競爭中,雙方企業都是為了賺錢,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勝,就得降低成本。火電站是一個技術與資金密集的產業,技術原理、實現路徑、技術參數確定後,技術專家們的思維自然而然轉向瞭如何降低成本上。

  塔讀^小說App@更多優質免費小說,無廣告在@線免<費閱<讀!>^>

  與中德專家相比,蘇聯專家的工作是完成上頭下達的任務。這很自然的就限制了蘇聯專家的思路,導致蘇聯專家們對於中德雙方討論內容並不敏感,自然無法有效融入討論中。

  經過了數次坦率的交流,德國專家們認為,中國作為尊貴的甲方,資金充足,精通技術,這單買賣可靠度很高。中國專家同樣大有收穫,德國作為勤勞能幹的乙方,技術理念先進,重工業積累深厚,精密加工能力超群。

  中國已經建成了第二臺3萬噸模鍛水壓機,第4臺15000噸模鍛水壓機也已經交付使用。幾十臺5000噸以上水壓機為汽車以及內燃機產業提供零部件。有了這些設備經驗的中國專家發現,德國應該也有了自己的大功率模鍛水壓機。即便保守的認為,德國3萬噸以及更大規模的模鍛水壓機現在還沒有完工,短期內也應該完成。

  之所以敢這麼確定,是因為中國專家從德國專家提供的參數去頂,沒有3萬噸以及更大規模的模鍛水壓機,德國希望承接的火電廠零件根本達不到參數要求。

  有了中德雙方專家的確定,意向敲定的很快。蘇聯方面很滿意的確定,他們可以繼續與德國進行更深度的合作。這個消息立刻發回到莫斯科,讓負責的蘇共政治局委員們鬆了口氣。雖然蘇聯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十分密切,但是蘇聯還是更願意相信歐洲的技術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中國沒有給合作設置障礙,蘇聯方面感覺與德國的長期技術合作合作穩了。

  德國專家們不辭勞苦的乘坐飛機回到柏林,立刻去見了沙赫特。沙赫特對這樣的結果並不特別訝異,他只是表達了讚賞,就準備繼續其他工作。納粹黨上臺已經15個月,德國的失業率已經從600萬降低到不足100萬。為了提供足夠的就業崗位,德國開工了太多工廠,沙赫特現在不得不利用自己的個人政治信用向那些達成了經濟合作項目的外國政府以及外國企業做出保證。既然此次單子這麼順利,沙赫特就不用親自出馬。

  “沙赫特先生,請等一下。”負責的談判的德國技術專家組組長威廉·道格拉斯有話想說。

  沙赫特出於尊重,又坐回到座位上,他的語氣中有些催促,“道格拉斯先生,請挑重點好麼。”

  威廉·道格拉斯本來有些遲疑,此時也只能把心中的猜測講了出來。通過技術細節發現對方裝備水平的並非只有中國專家。在德國專家的判斷中,中國精密加工能力只怕在德國之上,因為中國提出的誤差率便是德國也很難做到。在討論中,德國專家們坦率的提出了德國方面的看法,而中國專家表示,如果德國做不到,就留出足夠的後續加工餘量,中國將會進行最後的工序。

  火力發電站所需的都是超大尺寸零件,一個零件往往有數噸重,而且精密度非常高。這些數噸重的精密零件都要經過數十道甚至是數百道工序才能完成,中間任何一個加工步驟出問題,都會導致昂貴的零件出問題。

  塔讀@
  既然中國專家的水平並不差,德國專家相信中國專家絕不可能不知道這些。既然中國專家提出由中國進行最後的精加工,中國專家肯定知道這必然存在加工失敗,導致零件廢掉的可能。對此,專家威廉表示,也許德國可以在這些領域試探一下中國。

  沙赫特聽到這裡,感覺自己浪費了時間,現在的德國哪裡有時間在這些細節問題上糾結。出於對專家的尊重,沙赫特問道:“威廉先生,德國現在的技術能否滿足德國工業精度的需求?”

  威廉想了想才答道:“可以滿足。”

  “假如中國真的擁有您認為的精密加工技術,那麼,這些技術對於現在的德國是必須的麼?”沙赫特繼續問。

  威廉搖搖頭,“並不是絕對必須,但是……”

  沙赫特打斷了威廉的話,“威廉先生,如果您以後有機會與中國交流,您可以嘗試著詢問中國方面,他們的精密加工技術到了什麼水平。如果您有了準確的消息,請一定告訴我。”

  聽到這話,包括威廉在內的專家們都明白了沙赫特的意思,便都老老實實的起身告辭。離開了經濟部,專家們很快就要各自離開,大家看著威廉·道格拉斯有些愁眉不展的模樣,有幾位熱心腸的就勸道:“威廉先生,我覺得也許有一種可能,中國方面只是虛張聲勢。我聽到的參數精度,明顯沒有得到技術驗證的感覺。那種計算量,需要大量有經驗的工程師一起討論與計算。我認為中國方面不可能為了這麼一點小技術問題,就消耗了這麼多的人力。您認為呢?”

  威廉作為專家,聽到這話後也覺得或許是自己太過於敏感。正如這些專家所說,想搞出這麼高精度的數據,需要大量的工程師投入其中。且不說中國有沒有這麼多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威廉認為中國不可能在這麼短時間裡面就有這麼多工程師。即便有,調動這麼多工程師,就意味著高昂的成本。這從經濟學角度,是完全不合算的。也是不應該發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