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羅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七章 趕考學子


  此時正是中秋時節,但是在大夏國的各條通往京都的大道上卻都能看見趕考的學子,雖然形色不一,有騎馬的,有坐車的,還有隻身徒步的,但是他們的眼中似乎都閃耀著某種亮光,而身旁的行人無不對他們報以羨慕的表情!越接近京都路上的學子越來越多,不少學子還結伴而行互相交流學習所得。李凌在馬車上看見這些情形就想或許中國古代的科舉也差不多吧!

  李凌此時在金陽洲地界通往京都地界的最後一個縣-太昌縣城。這太昌城原本只是太昌山下的一個鄉村,但是因為是大夏國開國皇帝夏武的老師太昌子家鄉,所以後來夏武建了帝國後專門設此地為縣,並以自己老師的名字命名。而太昌廟就修建在這太昌山上,這太昌廟就是原來夏武再此學藝的地方。過往學子尤其是參加大夏國秋試的自然都會來拜祭太昌廟。經過這麼幾百年來,慢慢的這已經是一種習慣,而太昌縣不知哪一個縣令開始為了討好皇帝,專門設了一個“謝師節”,這節日的日子就是每次帝國秋試前的第十天。原本寓意是夏武皇帝對老師太昌的情義,後面慢慢的寓意就變成天下文士對願意入朝效力拜為“天子同門”的一種許願祈盼。當然大夏皇室不會反對這種有利的宣傳,相應的會派出皇族人員在這一天來代表先祖祭拜太昌廟的儀式,所以這節日就越發的宣傳開了!而李凌到此的時候正式這謝師節的前一天,這太昌城到處都是各路趕考的學子,客棧早就爆滿了,連附近的農家都寄宿滿了學子。

  李凌看著這樣的陣仗怎能錯過這樣的機會,即便沒有住的地方大不了就睡馬車上過夜。這輛馬車已經被李凌從商隊買了,李凌前幾天在路邊也僱傭了倆婆孫幫忙趕車,這婆婆叫吳氏帶一個十歲左右的孫子叫吳二狗本是南遷的難民,雖然是吳婆已約五十歲了,但是作為雲州人趕馬車卻是沒有問題的。李凌給他們換了衣裳管飽飯,每月還發一兩銀子,倒不是李凌不想多給,而是李凌不想太惹眼,但是這樣吳婆子已經很滿意了,所以她照顧這李凌和王鳳這一路很是盡力,只是吳婆子的手藝畢竟比李凌差了不少,引得王鳳每次吃飯的時候老楸著李凌看,李凌當然知道王鳳的意思,但是李凌現在卻不想去做飯,一來李凌對吃的東西實際要求也不高也不挑食,只要乾淨衛生就好,二來李凌最近的確溫習忙沒有精力。於是李凌就在街上買了些吃食直往城東北的太昌山下。李凌一行到了這太昌山下山門這一看,這山門外的一片空地也已有不少窮學子在此準備夜宿了,看來自己並不是第一個想到這主意的人。再看那山門也修的**大氣,一隊禁衛軍守在門口顯得神聖不可侵犯,“太昌廟”幾個大字門匾也似有書法得韻味,往上望去那山門後的石梯一層層,在這傍晚十分配合著山勢和夜霧倒有幾分仙氣。李凌見了如此情形倒越發的對這謝師節感興趣了!

  李凌讓吳氏把車趕到不起眼的角落準備將就一宿,李凌幾個人剛安頓好,卻見那些學子互相走動在空地中心升起了火堆,還擺放了些器具。幾個學子模樣的人看著李凌這個角落議論了幾句,隨即兩個學子的人向李凌這來問道:“在下雲州人文山,敢問兄才可也是要參加秋試而來祭拜太昌祖師的?”李凌上前答道:“正是,小子蒼州蒼海文士封侯,初到此地!”那人一聽就喜道:“原來閣下也是參加進考的,我們那大都是要參加十日後的秋試,可否來一起論文一番?”那進考就是文士進一步的考試,考中後就相當於中國古代的舉人,舉人也分正舉和同舉,正舉就是隻在京都秋試高中的學子,考中正舉人就可以直接填補朝廷空缺官職,而同舉則是每個州每兩年組織考試錄取得前十名,雖然原則上也可以填補朝廷空缺,但是必須沒有正舉閒置的時候才可以,但是同舉有一個好處是和舉人一樣可以直接參加帝國秋試的第三輪殿試,只要你有幾分文才,如果恰巧遇到自己擅長的或者遇到對口的審考官和皇上,說不定自己就能高中了,舉人高中後成為殿士代表天子門生的含義,一般能中殿士的大多都是平步青雲,所以這同舉人的名額在各州基本被各大家族和鄉紳把持了,李凌欣然道:“正好,以文會友本是一件樂事!”文山道:“以文會友?!果然是妙!妙啊!”李凌讓王鳳三人先休息,自己隨著文山一起去參加這一群學子的臨時論會!李凌想都沒想就參加這論會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李凌想測試一下自己在這世界的真實文學功底,第二李凌是想打入這個圈子把自己的身份融入到這一起,這樣利於自己的身份的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