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作品

第128章 老郭的囑託


                 關於冷兵器時代的行軍速度,這裡做一下簡單的解釋,不喜歡的可以跳過。

  兵書記載步卒日行三十里,騎兵也快不了多少,有人會疑惑速度太慢,其實行軍,特別是境外長途行軍,除了要面對各種地形(平原,山地,草原,沙漠,高原,溼地等),還有隨時面對各種天氣。每天埋鍋造飯,安營紮寨睡覺(人不能長時間吃冷食露宿野外,否則會有大量士卒生病),以及早晨收拾營寨車駕出發,這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

  冷兵器戰爭是純粹的體力活兒,行軍要攜帶兵器鎧甲弓弩箭矢,還有乾糧水囊,衣服被褥,飯盆磨石等零碎,這些東西加一起分量不輕,將領不能把士卒體力耗光,因為要應對隨時會來的緊急情況(扣扳機和穿著幾十斤重的鎧甲掄大刀,所需的體力不可同日而語),事實上長途行軍造成的非戰鬥減員比例非常高,有大量士卒和民夫並不是死於敵人,而是死於營養不良,水土不服,過於勞累,嚴寒陰雨等因素導致的疾病。

  所以古代行軍,以當時的路況,去掉陰雨天等特殊情況,平均日行三四十里真的不慢。

  騎兵的情況也差不多,戰馬不是摩托車加上油就能無限跑,需要靜心餵養護理,沒有足夠的後勤補給,長時間行軍會使大量戰馬廢掉(有馬蹄鐵也一樣,戰馬掉膘很快,耐粗飼遠不如騾子和驢),要保護戰馬還要等待後方補給,使得騎兵長途行軍速度並不快(單比長途行軍,步兵的速度甚至要勝過騎兵)。

  還有一種情況比較特殊,就是長途奔襲以戰養戰,這種戰法不能說好不好,只是執行的條件實在太苛刻,不但需要將領膽大心細會帶兵,還要手下士卒夠精銳敢拼命,更重要的是要對手配合。要敵人組織能力低下,戰鬥力弱,有戰馬可以供你俘獲更換等。(我們的祖先不是傻子,我們能想到的戰略戰術他們通常都能想到,現代人沒有身處那個環境,沒法全面瞭解他們所面臨的困難)

  以上是指攜帶輜重境外作戰,境內行軍則要簡單的多,沿途若有人給準備好營地糧草,行軍速度能成倍增加,輕騎如果擺脫後勤輜重的束縛,有充裕的戰馬可以更換,日行幾百裡不在話下,比如常見的軍情六百里甚至八百里加急,就是通過驛站不斷換馬達到的。

  當然了,影響行軍速度的因素還有士卒精銳程度,將領指揮水平,軍心士氣等,不做一一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