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小榮 作品

第262章 寵臣

    劉儀輕咳一聲,說道:“周大人,我等奉女皇之命,聚在一起,希望周大人能以大局為重,放下往日的恩怨,共同商議科舉之事……”

    李慕問道:“他和我有仇?”

    劉儀走到李慕身邊,附耳小聲道:“周雄大人,是周處的叔叔。”

    李慕這才明白,難怪明明是第一次見,他卻看周雄有些眼熟,此人和周庭長得有些相似,也不知道是周家四兄弟中的老二還是老三。

    劉儀將一份整理好的卷宗遞給李慕,說道:“這是我等商議之後,初步擬定的草案,李大人先看看,覺得這份草案有什麼不妥,我等再討論……”

    李慕拿過草案,掃了一眼之後,便發現了很多不合理之處。

    另一個世界的古代王朝,經歷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其優點,弊端,對科舉制度的評價和分析,都作為重要考點,在歷史考試中出現過。

    這些都是中學歷史的必背內容,李慕不用搜尋記憶也能說出來。

    “這裡有問題,看來你們還沒有明白科舉的意思,科舉,指的是分科取仕,每一科所考察的能力都不一樣,怎麼能一概而論?”

    “戶部以算科為重,刑部以刑律為重,禮部官員才著重考周禮,改……”

    “神都的官員,不需要太高的修為,你們是擔心妖族和鬼域打到神都嗎,各大邊郡,郡城主官的修為,必須造化以上……”

    ……

    關於科舉之制,沒有能夠借鑑的先例,幾人討論了數日,腦海中依然是一團亂麻。

    李慕不過是寥寥數句,便讓他們撥雲見霧,很快便有了清晰的脈絡。

    如傳言所說,科舉之制,極有可能是李慕對女皇提出的。

    他們是中書舍人,每天不知道處理多少朝政大事,在某些事情上,有著極其敏銳的嗅覺。

    科舉若能如李慕所說的,取代書院選官,雖然會削弱權貴、望族對朝廷的影響,但對大周國祚的延續來說,絕對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若有大量的官員,來自民間,因為書院而產生的官員結黨,會削弱很多。

    底層的百姓,從此有了晉升的機會,有利於念力的凝聚。

    毫無疑問,這種為朝廷選材的方式,會為朝廷找到很多書院以外的人才,無疑是比當今施行的、更好的制度。

    這一刻,幾人才意識到,李慕的那一句“為萬世開太平”,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科舉之事,雖然一時半會兒說不完,但若是李慕願意,為他們指明方向,搭建好框架,之後的事情,他們自己就能完成。

    但李慕沒有這麼做,他打算早點回去。

    一來,這中書省,他還想多來幾次。

    更重要的是,他答應了小白陪她逛街買菜。

    李慕站起身,說道:“今天就到這裡,本官還有要事,改日有時間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