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風 作品

第一百九十八章 與我姓朱的有緣吶!


                 雖然上面的字被塗了,雖然封皮已經看不出來原來的顏色了,但朱羽還是很確定的知道,就是自己想的那個東西。

  天眼裡,這冊子差不多有七百年的歷史。至少是明朝的。

  而冊子表面的字和包裹的絲綢雖然被破壞掉了,但形制卻沒有改變。

  慢慢翻開書冊,看到裡面端正的字體,這應該就是所謂的館閣體吧?

  到這個時候,答桉就呼之欲出了!

  《永樂大典》!

  要說華夏古代的書籍,朱羽記得最清楚的兩套集成,一套是《永樂大典》,另一套就是《四庫全書》。

  兩套書成書都是集華夏文化的大成,但前者是彙總,後者是破壞。

  這中間很多事情,這裡就不多說了。反正在朱羽眼裡,通古斯野豬皮的後代,是不可能真正打著傳承華夏文化的心態去搞什麼文化集成的。

  《永樂大典》是華夏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

  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計22937卷、目錄60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

  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五、六倍,就是清代編纂的大型叢書《四庫全書》,收書也不過3000多種。

  可惜,沒有留存下來。

  現存的是嘉靖年的抄本,正本傳說在嘉靖皇帝的地宮裡,不過據說現在地宮裡全是水,正本應該是沒了。

  抄本也在後世,清末的時候,因為監守自盜、外敵入侵、拳民暴亂等各種原因,散失。

  《永樂大典》的現狀,中國國家圖書館珍藏161冊,美國國會圖書館還藏有40冊,英國各地存有51冊,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等存有5冊,日本存了很多(數目不詳),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則存有62冊。

  之所以日本存留不詳,是因為小日子過得不錯的倭人幾次進入華夏特別是京城,有間諜的漢奸帶領,主要去的兩個地方,一個是皇家銀庫,一個就是存書的地方。

  所以,悲哀吧。

  這玩意粗略算算,全世界各地加起來也有近千冊,算是不少了。

  但不過原書的八分之一不到!

  所以朱羽知道,這箱子裡的五冊至少在自己眼裡,算是國寶級別的存在了!

  自己好歹也姓朱嘛!雖然老家的石刻家譜明說了,祖上並非朱元彰那一系,但也有過從龍之功,將軍之後。

  此物合該與我姓朱的有緣吶!

  朱羽調侃了一下自己,又看了看剩下的五冊。

  都是硬殼封皮,黃絹表面,只不過封皮上的字都被破壞掉了。甚至有兩本連硬皮封面都折斷了。

  好在裡面的字雖然有髒的地方,不過應該是能夠修復的。

  朱羽記得看過一個記錄片,那團成團,如黑炭一樣的竹簡,考古家們都能修復,何況這個?

  粗略看了看裡面的內容,有關於種植的,也有關於武器製作的,不是同一類下的。

  關於《永樂大典》的分類,似乎是用當時韻角,和現在的不一樣,所以朱羽也不太懂。

  不過總歸是寶貝就是了!

  合上箱子,朱羽覺得,哪怕這一趟過去尋找寶藏,什麼都得不到,也值了!

  不過還是得盡力,畢竟漢斯信任自己,已經把東西先給自己,如果自己不盡力,那還真違背了原則了。

  回到別墅,朱羽看著冉傑和秦飛兩個把箱子抬進了別墅的庫房,然後讓冉傑把suv開走,總不能讓兩個人步行或打車回去。

  出了別墅,秦飛低聲說:

  “老闆還挺大方。”

  “那是。”冉傑得意的說:“知道我出了幾次行動掙了多少嗎?”

  “多少?”秦飛好奇的問。

  “每次至少十萬美元!”

  “這麼多!”秦飛吃了一驚,“那挺危險吧?”

  “不不不。”冉傑搖了搖頭,“我去的那幾次不危險。倒是聽說老闆自己第一次去替人尋寶,差點兒把命丟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