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 作品

第765章 產業鏈(2/5)

    《第八號當鋪》挺有意思的一部劇,有點類似單元劇,講述的是主僕二人接受典當的各種故事,有點像現代版聊齋…

    八號當鋪,只有典進,沒有贖出,誰都不能例外!

    每個貪婪的靈魂,最後都會萬劫不復。

    很多人評價這部劇:偶爾還會幻想《第八號當鋪》,我要用自己的什麼來換錢呢?

    還有很多胖仔想用二十斤肥肉換點可以用的上的東西…

    這部劇的版權在臺灣映畫手上,為了拿到版權,費了不少事。

    簡單通報了一下土豆星計劃,之後進入記者問答時間。

    “網絡電影這塊我們不可能一下子上馬…”

    “不會,我們對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審核,畢竟土豆視是我們自己做的平臺!”

    為什麼記者會這麼問?

    中國電影有一段‘繁華期’,應該是2004-2006年,每年有100多部新拍的爛電影片無法上映,這個比例佔全年新拍電影片總量的38.5%,原因是這些製片商或製作人拍片根本不是為使影片上映,而是為了幹別的…

    據說有投資人和內蒙古製片廠合作拍片,僅拿出300萬元人民幣,就要拍30部片子,平均每部片子才花10萬元,可以想見這些片子質量之低劣程度,但是投資人和廠方都不怕血本無歸,箇中奧秘,便知其興趣實在不在“拍片”之中。

    2005年,我國拍攝了260部國產電影,平均1.4天產生一部電影,在這個看似紅火的“生產狀況”背後,卻透露了這樣一個現狀:“這些不能上院線的電影都在想盡一切辦法上電影頻道。”

    說實話,那個時間段真的是,外有好萊塢虎視眈眈,內有頑固派屢教不改,政策跟不上,市場跟不上,監管跟不上,思想跟不上…

    啥都沒有,但依然有一批用心做電影的人!

    ……

    “沒錯,寧昊、徐爭包括張藝某都準備擔任網劇總導演…”

    “這是大勢所趨,我們更看重他們的製作能力。比起沒有製片經驗的團隊來說,成熟的電影團隊往往完片質量高,相應地,劇集在播出平臺的轉化率也會有所提升,製片方能夠拿到的分賬則會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