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 作品

我的夢幻年代第657章 插曲(3/5)

    見面…

    不必細聊,沈夢溪大概知道他的來意——文藝電影沒有出路,幫幫我們…

    ——xx滯銷,幫幫我們。

    其實,原時空,沈夢溪也是圈子內的文青一枚,經常抱怨資本、埋怨粉絲電影,怪觀眾垃圾,不懂得欣賞電影的美!

    尤其是看到很多觀眾留言:為什麼不肯好好講故事?

    就覺得生氣,電影只是故事嗎?

    你們這麼喜歡看故事,為什麼不買《故事會》、《今古傳奇》?

    恨不能早生幾年,跟大師們暢聊電影…

    尤其是看到好電影被埋沒,就很痛心。

    所以,剛重生那會,各種寫稿子噴大片,噴第五代導演——從《天地英雄》、《英雄》、《十面埋伏》到《無極》,被他挨個噴了一通!

    其實,細想一下,就是他把電影看得太重了——藝術!

    是,電影是藝術,但還有另一層釋義:最貼近大眾的藝術…

    觀眾不喜歡一部電影,這就說明電影本身是有問題的。

    前段時間,他又想通了一件事——電影天然的工業屬性決定其發展軌跡是和時代緊密貼合的。國外如此,內地更甚。縱觀華語電影在建國後的發展歷程,由體制到市場間的每一次進退、搖擺,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

    85-95年的高峰是在經過之前十年的壓抑,又經過五年的積澱後,厚積薄發而出的燦爛光華。

    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徵:改革,開放,天空任鳥飛,海闊憑魚躍。

    自90年代開始,隨著經濟的蓬勃和政治的緊張,內地電影轉向娛樂化,“賀歲檔”的概念即建立於此。

    雖然同期亦不乏針砭時弊的佳作,但一來難得公映,二來市場剛剛起步,所以“第六代”們只能改走海外影展路線,最終形成“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局面。

    進入新世紀,經濟活潑和政治嚴肅得到進一步的放大,市場熱度持續提升。

    於是商業片製作越來越精緻,某些方面幾乎不亞於好萊塢一流水平。

    但藝術性卻在持續的倒退…

    簡而言之,電影發展就像我們的生活變化,生活質量在飛速地提高,越來越多的高樓大廈,越來越精細的服務,但我們的精神世界是否同步充盈、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