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大金 作品

第320章 開打!(1/5)

    “我那是部青春片…你要是上映的話,可以在加州找二十家影院上映,那邊中國留學生多!”

    大衛提議讓沈夢溪把《那些年》交給福克斯發行…

    沈夢溪懵逼了一下,然後拒絕了這個提議。

    美國這個市場,或者說美國觀眾,他們對海外電影沒有那麼濃厚的興趣!

    有點像清朝百姓對待外來文化,就是看不上眼。

    福克斯衝著沈夢溪的面子買下《那些年》的發行權,有什麼意義呢?

    賣不出去!

    還不如自己發行…

    解釋一下:大渠道的發行很難建立。

    想要建立大渠道的發行,首先你得跟各大院線簽署每年必須上映12部以上電影的合約,注意是每年!

    但是小規模的發行,你自己跟影院談妥,還是會讓你上的…

    a24、韋恩斯坦影業、stx電影、neon公司,都是這麼做起來的。

    《那些年》在北美上映,然後票房大賣,你以為這是十年前的娛樂文?

    《葉問》能賣3000萬美元,都是誇大了的寫法…

    “對了,爭取12月9號上映,我好安排宣傳!”

    “宣傳?”

    “中美同時上映啊!”

    “…20家影院?”

    “影院是不是你們美國的?我寫同步開畫有問題嗎?”

    “…沒問題,沒問題…”

    大衛果斷慫了…

    ……

    沈夢溪依然在努力宣傳《那些年》…

    這電影的海外版權賣的挺可以的,東南亞幾個國家,包括日本、韓國的版權都賣出去了,加一塊接近400萬美元呢!

    別以為400萬美元很少,《那些年》的製片成本才兩千多萬!

    先說一下,《那些年》沒上映前就已經賺了接近一千萬:海外版權+廣告植入…

    這也是夢溪公司願意砸錢宣傳的原因!

    27號,《花木蘭》上映,打響了賀歲檔的第一炮——是趙巴菲版的花木蘭……

    先說一下,這片子口碑內不咋地。

    影評人評價:98年的迪士尼版本的《花木蘭》完全吃透了中國文化,沒想到我們自己拍的卻不行——《花木蘭》唯一跟史詩扯上關係的就是就是看電影的時候感覺像史詩一樣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