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 作品

0718 有點意思

  普通的大學生……儘管說是普通,實際上至少也是中產階級家庭,一般的家庭承擔不起大學的學費,哪怕他們買了保險。

  這些普通的學生往往會在他們父母所在的公司實習,他們的社會關係網只能輻射到這種程度,父母花點錢,開個後門,拿一個實習生崗位,等實習結束的時候再花點錢拿到一個優秀的評價,這就是普通大學生的實習生生涯。

  那些家庭條件不錯的就不同了,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更多豐富的實習工作等著他們挑選,大多數這種家庭背景出生的孩子,首選都是各大金融公司,不僅是工資高的問題,對拓展自己的人脈也有幫助。

  至於更高一層的階級在公立大學裡不多見,只有各種私立學校裡能看見,他們會在自己父母的公司實習,實習崗位起步都是“經理助理”甚至是“董事長助理”。

  再高一點?

  像是安娜那樣的女孩往往會在實習期直接從她父親那邊拿到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的資金去進行人生第一次正式的創業。

  在這個過程中也會有一些家境不如她的學生和她一起創業,當然,更多的時候實際上是受僱傭,而不是創業。

  這就是一個初步的人脈網絡。

  那麼問題回到了原點,實習有什麼價值?

  很有價值,因為實習拿到的評價可以供教授們參考是否要為某些學生填寫推薦信。

  聯邦是一個人情社會,一個比人們想象中更復雜的人情社會,這種人情關係只是被財富之類的表象隱藏了起來。

  而推薦信,就是人情社會中最普遍,也最容易被人們忽略的一種東西,甚至是一種現象。

  如果有人想要上名校,特別是聖和會院校,這個時候就不是有錢就能做到的,比如說林奇。

  他想要上聖和會院校,就必須通過沃德里克先生寫的推薦信拿到關鍵的入學許可。

  不只是聖和會院校,幾乎所有的名牌學校都存在這種現象,在一個充滿競爭力的情況下如果想要順利入學,如果手裡有幾位“校友”聯合寫的推薦信,可能性就提高了很多。

  等進入了社會也一樣,如果有教授們寫的推薦信,有實習單位的優秀評價,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就有很大可能進入到理想的企業中工作。

  如果沒有教授的推薦信,沒有在知名企業實習期間的優秀評價,畢業之後往往只能想辦法或者花錢找一個普通的企業。

  再差一點,畢業即失業!

  不管是公立大學還是私立大學對實習都很重視,又不是那麼的重視。

  有本事有門路的人不需要人們的關心就能走出一條路子來,至於那些需要被人們關心的,關心他們也沒有用。

  最後一年是一個格外現實的社會,那些在學校裡的風雲人物,往往會在這一刻被現實摧殘得遍體鱗傷。

  “管理方面的書籍,你有了下一步的考慮了嗎?”,林奇收回手,翻了翻茶几上的那些書,“你打算到什麼公司去實習,需要我給你寫一份去總統府的推薦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