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腳架 作品

0284 盈利方法,名單,回應

“如果我們能夠在這個時候拿出一些工作機會,哪怕這些工作機會和人們想象中的不太一樣,對我們來說,對需要工作的人們來說,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人們會看見我們正在為此努力,我們也會收穫更多的聲望,至於其他的,我們完全可以把問題轉嫁給林奇,我們不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工會會長此時越說思路越清晰,他覺得這種模式絕對沒有任何的問題,工人工會該得到的東西,一樣也不會少,需要承擔的責任,卻也不會增多,雖然有可能人們會覺得工人工會的一些內容發生了變化,但這更加證明工人工會是一路向前,順應時代的,不是一成不變的。

  有了這樣的決斷後,剩下的就很好解決了,無非就是他們能從這筆生意中獲得多少好處。

  工人工會歷來都不是一個慈善機構,可整個聯邦工薪階級似乎都被某種錯誤的認知矇蔽了,很多人都覺得工人工會是一個慈善機構,一個全心全意為工人階級服務的機構。

  他們甚至不考慮一下,工人工會是如何維持它那龐大的機構和人員規模的,是的,人們從來都不考慮這一點。

  就以塞賓市工人工會來說,整個工會的工作人員數量大概在四十人左右,這還是精簡了之後的人員數量,如果放在五年前,工會的工作人員數量是現在的兩倍以上,三倍或者四倍。

  這些人也是要拿工資的,沒有人會真的為了某種理想奉獻自己,而且不拿工資這種行為在拜勒聯邦是遭人痛恨的——如果有一個人具有奉獻精神不要求工資薪水,這就會讓他變得高潔,但其他人則變得庸俗醜陋。

  只要不是法官要求的義務勞動,哪怕不能夠獲得現金,人們也會主動要求一些回報,即使只是一些食物什麼的,但絕對不能什麼都沒有。

  這些人拿著明顯高於工人階級的工資,工會本身還有各種開支,比如說出行費用,保潔費用等,每個月算下來這也不算是一筆小數目,這筆錢從什麼地方來的?

  很少有人會考慮這個問題,沒有人考慮這些問題不意味著這些問題不存在,這也是工會的生存法則。

  其實這筆錢主要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個是工會的盈利機構所產生的費用,比如說各地工會都有自己的工廠,他們會生產一些勞動保護用品。

  厚重的鞋子,有鋼絲網的手套什麼的,企業主們會從工會訂購這些東西,工人工會參與了制定勞動保護用品的等級標準,不想被他們找麻煩的話,最好還是配合一下。

  第二部分來來自於工會成員自發的捐助,其實在工人工會發展初期,每一個公會成員還是要繳納會費的,每個人每個月只要繳納兩塊錢。

  讓工人繳納會費的想法可能基於對拜勒聯邦的上千萬工人的美好向往,這不是一個病句,如果每個工人每個月都給工會繳納兩塊錢的會費,工人工會將會成為聯邦第一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