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鳥羽中 作品

第三百四十六章:何不食肉糜?

    院內上百根木柱相距甚近,井然羅列,亭亭直立,柱頭之上牛腿雀替勾心鬥角,鋪作壘疊,精美華麗,棟與梁交錯舉折支起“人”字形雙披屋面,幾十平米見方的天井可見出重簷硬山頂的建築構架。

    門窗、牛腿、雀替精雕細刻,圖案以武術、雜耍為主,人物生動形象,場景熱鬧至極,實在令人歎為觀止。

    窗格上亦刻有不同的花鳥魚蟲,細緻精微,出神入化,惟妙惟肖,除此外,還有漁人垂釣,農夫扛鋤等圖案,富有生活情趣,也給冷冰冰的木雕增添了許多人情味。

    “奶奶好啊。”

    王澤對坐在天井中摘菜的一個老奶奶喊道。

    老奶奶視乎沒聽到般,繼續摘著菜。

    “她有些耳背。”

    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耳朵,上前湊近老奶奶的耳邊,喊道:“來客人了。”

    他的聲音很大,卻透露出無限的柔情,令陳松等人都經不住心中一蕩。

    “來客人了啊,好好好!”

    老奶奶急忙將手在自己衣服上擦了擦,起身看向陳松等人,笑道:“小夥子真俊,都別站著啊,進屋內坐。”

    說著,樂呵呵地往前帶路。

    進入大廳,陳松等人看到她想將依靠在牆邊的椅子搬出,急忙手疾眼快地搶先將椅子拿出。

    自己等人年輕力壯的,哪能讓一個體型瘦弱,年紀又大的老太太幫忙搬椅子的道理,何況這些椅子一看就是實木,份量不輕。

    “你們先坐會,我去泡茶。”

    老太太見陳松等人自己動手搬椅子,笑著拿起桌上的茶壺就要往門外走去。

    “我去吧。”

    陳松伸手想從老奶奶手中將茶壺拿過去。

    “你們是客人,還是我來吧。”

    老者看到廳內的關線有些昏暗,掏出一盒火柴,取出一根,熟練地划著後點著桌上放置的兩盞煤油燈繩頭,罩上邊緣略微發黑的玻璃燈筒,甩滅火柴,從老奶奶手中接過茶壺,往屋外走去。

    那是兩盞很舊式的煤油燈,使用的是棉繩燈芯,燈頭以銅製成,燈座和擋風用的燈筒則用玻璃製成,燈頭四周有多個爪子,旁邊有一個可控制棉繩上升或下降的小齒輪,棉繩的下方伸到燈座內,燈頭有螺絲絞扭緊在燈座上,燈座內只有一半煤油,棉繩把煤油吸到繩頭上,供應燃燒。

    平時只需要用火柴點著繩頭,罩上玻璃燈筒,便完成整個點燈的動作。

    “沒想到多年以後,火水燈又出現在我的眼前。”

    郭春看著桌上的煤油燈散發出微弱的光線,很是感慨。

    煤油燈也稱火水燈,以煤油作為主要燃料,為電燈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早於9世紀的巴格達,已有使用煤油燈的記載,而近代的煤油燈則於1853年由一名波蘭發明家ignacy    lukasiewicz發明,現已幾近絕跡。

    王澤奇怪地問道:“這裡沒燈嗎?”

    “這不是燈嗎?”

    郭春有些錯愕地指了指桌面上的兩盞煤油燈。

    “這是燈?”

    王澤一愣,道:“這比蠟燭的光還弱啊,我是說電燈。”

    “現在的年輕人啊......你這跟何不食肉糜有何區別?”

    郭春很是無奈嘆了口氣。

    現在社會發展越來越快,提供很多便利的同時,也讓新一代的年輕人錯失了很多認知。

    早聽聞現在的年輕人五穀不分,四肢不勤,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今日從王澤的表現,可見是有過之而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