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鳥羽中 作品

第三百一十三章:八刀蟬與玉豬龍

    ()        陳松將玉蟬拿起,打著手電筒仔細觀看起來。

    玉蟬的尺寸有一指長,二指寬,為白玉所制,質地溫潤細膩,摸起來很光滑,局部有黃色的沁色,其線條簡練,粗獷有力,刀刀見鋒,表面平滑光亮,琢磨得平整潔淨,線條挺秀,其邊緣像刀切一樣,沒有崩裂和毛刀出現,邊沿稜角鋒利,翅尖幾可刺手。

    造型準確,身部厚實,邊緣漸落,腹下皮紋橫線條衝破豎線條,線條明快犀利,線頭見鋒,整體簡約古樸,    粗獷豪放,用刀遒勁有力,刀刀見鋒,看起來寥寥數刀,卻給玉蟬注入了飽滿的生命力,屬於典型的“漢八刀”玉蟬。

    陳松驚喜地發現,這個玉蟬竟然還是一個冠蟬。

    華夏玉文化歷史悠久,玉石雕刻傳承至今,玉蟬在古代玉文化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有玉蟬出現,在古人眼中,蟬不食人間煙火,性高潔,飲露而生,是古代文人“清高廉潔”的象徵,並出土蛻變重生,與古人追求“靈魂永存,羽化成仙”的觀念相合,因此也被用來比喻人的輪迴重生。

    千百年來,蟬入詩入畫,既成為文人墨客筆下的常客,同時,蟬的形象被大量運用在葬俗中,寓意死後靈魂昇天,著名的商代殷墟“婦好”墓,曾有玉蟬出土,同時出土的玉墜、玉琮也有一些飾以蟬紋的,可見蟬的形象作為一種裝飾,已經問世好幾千年了。

    而玉蟬分三種,一是佩蟬,用來當作佩飾的玉蟬,頂部有眼,以便於佩戴,佩蟬可以辟邪,也有一些人以一枚玉蟬佩在腰間,諧音“腰纏(蟬)萬貫”,或將佩掛在胸前的玉蟬取名為“一鳴驚人”,來為自己祈福增壽帶來運氣等等。

    二是冠蟬,是古代達官顯貴用於裝飾頂冠之物,成為權勢與地位的象徵。

    三是含蟬,即含在口中隨葬的玉蟬,一般刀工簡單,無穿眼,玉晗作蟬形,以蟬之春生秋亡、反覆不息來借喻生命的週而復始來賦予死者特定的意義,意即人死後,可“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脫胎於濁穢汙垢之外,羽化成仙。

    三者區分非常簡單,佩蟬頂端有對穿,冠蟬用於帽飾無穿眼,含蟬因是用於死人口中壓舌,體積較小,不過一寸餘長,刀法簡單沒有穿眼。

    另外佩蟬在頭部有對鑽成“v”形的象鼻眼,用以穿系,便於佩帶;冠蟬則於腹部穿眼,眼形有直穿眼也有象鼻眼,可以穿線固定在帽子上,至於含蟬就不需要穿孔眼,三者是不難區分的。

    而這件玉蟬頭部無“v”形象鼻眼,反倒腹部是對穿的象鼻眼,完全符合冠蟬的標準,

    更令陳松意外的是,尋常玉蟬腹部上的皮紋大多是五到八道,這冠蟬腹部上的皮紋卻多達12道,雕工極其規整,線條凝練挺拔,打磨光潤,可見其級別之高。

    玉質滋潤,琢雕精緻,紋飾寫實,異常逼真,實屬在眾多漢蟬中出類拔萃的稀見品。

    “好傢伙,原來是西漢中期的,難怪了。”

    陳松看了下蟬頭,心中瞭然。

    先不說工藝,單造型來說,這蟬形薄而大,就不是戰國時期的,屬於西漢,而西漢早期玉蟬外形呈平頭形狀,中晚期為圓頭形,晚期的玉蟬眼珠也多跳出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