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鳥羽中 作品

第三百零三章:乾隆瓷,盛世瓷

    ()        “談收藏離不開瓷器,談瓷器離不開乾隆。”

    陳松唏噓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這居上位的人有哪一種愛好,在下面的人必定愛好得更厲害,因此高位者的審美趣味上行下效,影響深重。

    古代皇權至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這廣褒無垠的普天之下,沒有一處不是國君的封土,各處封土的天邊盡頭,沒有一人不是國君的奴僕,歷朝歷代,皇帝是最大的,就算國家再沒錢,也能滿足他的一己私慾,只不過是他喜不喜歡罷了。

    每個皇帝都有不同的愛好,像梁武帝一生都信仰佛教,明熹宗一生最喜歡的是製作木器,宋徽宗只愛書畫,唐僖宗是一位狂熱的體育愛好者,而乾隆嗜古成痴,對瓷器非常喜愛,也直接推動了當時御窯廠的發展,刺激當時制瓷技術的創新。

    作為清代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乾隆在總結康熙、雍正瓷器藝術的基礎上,在景德鎮薈萃了大批能工巧將,把清代制瓷業推向了無法逾越的高峰,瓷器無論是在質量上還是在數量上都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準,清朝的瓷器佳品基本集中出現在清三代,卻又以乾隆朝時期最為精湛。

    小寶問道:“鬥彩是說上面的顏色爭奇鬥豔的意思嗎?”

    “小姑娘真聰明。”

    王會長笑道:“鬥彩又稱逗彩,是釉下青花與釉上彩繪相結合組成畫面,形成爭奇鬥豔的一種裝飾品種,堪稱瓷器中的絕化精品。”

    “真厲害。”

    小寶讚了句。

    難怪這盤子怎麼看怎麼漂亮,原來是釉面上下都有繪畫。

    陳松將鬥彩八寶盤拿起,直接翻到底部,看到胎質潔白細膩,白釉柔和瑩潤,中間“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書寫也並無問題,於是讚道:“不錯!”

    這鬥彩的製作可以說是極其苛刻,燒造難度很大。

    要先窯工拉坯成型時,需一絲不苟,拉成厚薄一致,稍有手滑就可能前功盡棄,然後在滲水透氣的素胎上,畫師用青花細線勾勒輪廓,由於鈷料會實時滲入未窯燒的瓷土,若出錯的話,便毫無塗改空間,再把已施釉的素胎,出窯冷卻後,畫師再小心翼翼地在釉下青花線內填施釉彩,再將器物次入窯,用較低的窯溫二次燒成。

    每次窯燒,均會出現大量廢品,越大的器型,越容易表面凹陷,出現變形和開裂的問題,能符合格要求的大型鬥彩器,其造價定然不菲,故此鬥彩雖初創於宣德時期,但在清朝以前,幾乎難尋大器,哪怕明代將鬥彩做得最好的成化年間,亦流傳著“成化無大器”的說法。

    這盤子除了繪畫精湛,做工用料也極為考究,直徑足足有二十釐米卻沒有絲毫變形,製作非常規整,能燒製出來實屬不易。

    陳松將鬥彩八寶盤放回桌面,對王會長問道:“給個行價。”

    行價的意思就是成交的價格利潤很低,有時甚至是“蝕本”,也稱“交行價”、“倒行價”。

    王會長心中一喜,有些不確定地問道:“這件嗎?”

    他不太相信以陳松的眼光能把這件鬥彩八寶盤看上。

    古玩行業的第一條規矩就是不準備買就不問價,並且貨主欲賣出時必須先開價。

    如果賣家不開價,買家絕不要先給價,尤其當買主不是絕對的內行時,賣主先開價,便可根據賣家出價大致估計貨品的優劣,如果賣家開價太高,買家有權不還價,一旦還價貨主同意,就必須買,不能反悔,一旦貨主同意又改變主意一走了之,就屬於犯了行業大忌,輕則落得個不懂規矩的名聲,被打入黑名單,重則有可能會被認為是“趟價的”商業間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