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527章 夷陵之戰(49)

    趙諮離開以後,孫權雖然心裡還沒有底,但也不能坐以待斃,他儘可能調動兵力,安排好了宜都、秭歸等前線城池的防務。

    但因為不知道曹丕是什麼態度,很多防守曹軍的兵力不敢隨便調動。

    孫權準備與劉備大戰,每天聚集百官商議,離不開商議擊退劉備軍之策。

    經過雙方實力對比,眾人怎麼都找不到短時間獲勝的方法。

    好在孫權的底子不薄,轉而徵集糧草軍資,為持久戰做準備。

    好在前往荊南平叛的潘濬不負所望,出兵不到一月,就已經擊破兵力與他相近的樊胄。

    前幾天,又傳來捷報,潘濬大勝習珍一陣,而且已經把習珍困在一個縣城,與黃蓋形成合圍之勢,取勝只是時間問題。

    潘濬因為要收服荊南的世家大族,而習家無疑是一根標杆,因此,他並不急於採用強攻的手段,而是非常有耐心地想要招降習珍。

    雖然暫時無法回軍,但潘濬得到孫權賞識,有心給孫權分憂。

    潘濬體諒孫權兵力不足的難處,就先讓譚雄率五千軍,先回到江陵助戰,他自己還有近五千軍隊,擊敗只有不到兩千參軍的習珍,還是有把握的。

    潘濬敢於軍隊提前撤回來,就是已經穩住了荊南的局勢,可以說給孫權吃了一顆定心丸,他把譚雄撥到自己的親信愛將孫恆手下。

    這天,出使魏國的趙諮,派信使飛馬來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魏帝曹丕,封孫權為吳王,禮當遠接。

    曹丕篡漢,孫權一直是孫權期望的事情。

    作為能夠與魏國掰手腕的大勢力,曹丕終結了大漢皇朝,等於給了孫權自然一個立國的良機。

    但孫權畢竟名分不夠,還被劉備拿來立威,不得已聯合曹丕抗擊劉備。

    顧雍作為孫權手下僅次於張昭的重臣,雖然對篡漢自立的曹丕非常牴觸,但也不得不贊成孫權暫時依附魏國。

    但顧雍認為,孫權雖然暫時不宜立國,但好不容易能夠擺脫漢朝名義上的屬下,不應該再接受曹丕的封賞,成為曹丕的下屬,又給自己帶上戴上一道枷鎖,因此,向孫權進言道:

    “主公,我們為了對抗劉備,不得已暫時依附曹丕,但為了便於以後立國,並不需要接受曹丕這個有名無實的爵位,主公可以用以無功不受祿為名,謝絕曹丕的封賞。這次出征劉備,還是以漢室的名義,自稱上將軍、九州伯之位,便於與劉備爭奪軍心、民心。如果接受了曹丕的吳王封爵,那就是明確了君臣關係,到時候主公立國,名不正言不順,無端被曹丕指責為逆賊,壞了自家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