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496章 夷陵之戰(18)

    改朝換代,可不是一件小事!

    要想行舜、禹之事,關鍵還在漢獻帝,必須他自動讓位。

    群臣步步緊逼,好不容易讓漢獻帝主動下詔禪位,誰知曹丕的答覆讓人意外,竟然是斷然拒絕,他下令道:

    “當年的周文王,已佔有天下三分之二,還向商朝稱臣,得到孔子的讚歎。周公實際上已經行使了君主的職權,完成使命後,還是將權位歸還給成王,我的德行遠遠不如這兩位聖人,像許芝說的些話,我怎麼敢聽呢?這些話使我心裡害怕,手發抖,字都寫不成,意思表達不清,我要輔佐漢室治理天下,功成後交還政權,辭職還鄉。“

    曹丕嘴上說的誠恐誠惶,不知情的官員對曹丕的品德更加稱頌,可曹丕親近的大臣們心如明鏡,知道他這是以退為進,絲毫不理會曹丕的態度,照樣讓各級官員勸進。

    曹丕越是“謙虛“,大臣們越是起勁地勸進。

    他們勸進的表章連篇累牘,多得數也數不清,幾乎所有具備上書資格的官員,都已經上書勸進。

    除了東漢朝廷的官員,魏國的官員不甘落後,也都參與到勸進的行列之中,勸進的表章主要是對曹丕歌功頌德,措辭越來越肉麻。

    剛開始的時候,曹丕覺得他們言過其實,頗有點不好意思,覺得下屬官員搞得有點過了。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讚美之詞,曹丕越來越享受,對這些讚美之詞習以為常,反而是聽不得反對意見。

    不僅是大臣們不斷上勸進表,就連害怕當亡國之君的漢獻帝劉協,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也十分“配合“地連下了三道禪位詔書,苦苦地懇請、哀求曹丕仿效虞舜,登上皇帝的寶座。

    但曹丕還是不為所動,並上表推辭道:

    “聽到這個詔命,真嚇得我五內震驚,渾身發抖。我寧可跳東海自殺,也絕不敢接受漢朝的詔書。“

    儘管曹丕的假戲作得如此逼真,但朝中的文武大臣還是心領神會,他們一邊上書,一邊自作主張,在潁陰縣曲蠡(今許昌一帶)築起受禪臺。

    經過九個多月的精心準備,大臣們數十次的上表勸進,漢獻帝前後四次下達禪位詔書。

    延康元年(220年)十月十三日,早已徒存名號的漢獻帝劉協,被迫將象徵皇位的玉璽綬詔冊奉交曹丕,宣佈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