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422章 成都縣令(10)

    如果孟達貪贓枉法、首鼠兩端,那麼就兩罪並罰,讓他自食惡果。

    諸葛亮也是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再糾結報仇的事情,對馬謖說道:

    “感謝幼常給我調查出事情真相,此事雖然證據確鑿,但還真說不上是孟達的罪過,現在主公正是用人之際,我也不想節外生枝,希望幼常守口如瓶,此事就當做從來沒有發生過。”

    馬謖並沒有說話,只是點了點頭。因為他知道諸葛亮的心裡不好過!

    當初獲得真相以後,他也設身處地替諸葛亮設計了一番,如果不利用手中的權利公報私仇,還真拿擁有四千餘部曲的孟達沒有辦法。

    就算是公報私仇,也不是幾天的事情,要慢慢設計,才能讓孟達陷於不忠不義的泥坑,然後名正言順地報仇。

    這樣一來,很有可能造成劉備集團內部的不和,帶來不可預知的損失。

    諸葛亮不敢冒險,只能以大局為重,暫時放棄私仇。

    馬謖對諸葛亮的品德非常敬佩,他也暗暗警惕,不能因私廢公,更不能公報私仇。

    馬謖在夢中世界雖然只是學生,但知識面和眼界超前,縣令的那份工作根本就難不住他。

    他破案的手段層出無窮,就是那些有心人故意給他挖的坑,也被他一一破解,在成都漸漸名聲鶴起。

    馬謖政績突出,就彰顯出諸葛亮用人得當,有知人之明。

    而劉備和法正,因為當年與諸葛亮的意見相左,雖然並沒有人說他們做錯了什麼,但他們心裡還是有一個疙瘩。

    法正大事認真,但不拘小節,加上江湖氣息重,快意恩仇,難免被人詬病,劉備和法正在一起,反而更加自在。

    諸葛亮處處嚴格要求自己,辦事謹慎認真,幾乎找不出一點瑕疵。

    劉備與他在一起,儘管只是出了一些小問題,但與諸葛亮一比,就非常顯眼,劉備心裡很不舒服。

    因此,劉備閒下來的時候,與諸葛亮的魚水關係出現了問題,漸漸疏遠了他,反而和法正越來越投機,也越來越信任法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