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641章 各有謀算(52)

    糜家也是傳承久遠的世家大族,當然也有“狡兔三窟”的操作。

    從曹操進攻徐州開始,陸陸續續有不少族人攜帶一部分家產,在別的地方安頓下來。

    糜家與陶家捆綁已久,眼看家族財產越來越少,族人各有各的小心思,就連糜芳也不例外。

    陶商、陶應兄弟,遵照陶謙的遺囑,離開徐州迴歸江東老家,糜家贊助了不少的錢財,也有一些族人結伴前往。

    糜芳除了武藝與糜竺難分上下,其他方面無法相提並論,但小心眼還是有一些的。

    他獨領一軍,與陶謙派過來輔佐他的軍司馬陶同相處不錯。

    陶同,字迪生,鄱陽郡梟陽縣人,是陶謙的遠房侄兒。

    陶謙死後,陶同也帶領家小離開徐州,返回江東。

    當年糜竺得到范蠡的傳承書籍,可不僅僅有《陶朱公商訓十二則》,還有《范蠡兵法兩篇》。

    糜竺自己經商,就把《范蠡兵法兩篇》給了糜芳。

    糜芳的運氣可比不上戲志才,他得到的《范蠡兵法兩篇》,並沒有范增的註解,晦澀難懂,加上他學識有限,這本兵書對他幾乎沒有什麼作用。

    因為徐州很不太平,糜芳就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私財,和一個外室養下的庶子,帶著那本《范蠡兵法兩篇》,一起隨同陶同到了江東,在廬江郡尋陽縣安頓下來,成為糜芳日後叛投孫權的重要誘因。。

    至於那本《范蠡兵法兩篇》,對糜家沒起到什麼作用,但被陶同的兒子陶丹看到以後,勤加研習,悟通了其中的道理,在軍事上的造詣頗高,得以在東吳軍中立足。

    這本陶丹手抄的《范蠡兵法兩篇》,加上他的註解,成為了陶家的傳家之寶。

    糜竺作為家族的掌舵人,考慮的是大局,那些族人們的小動作,他看得很清楚。

    其所以視而不見,這也是大家族生存的一個方法。

    所謂“大難來時各自飛”,糜家樹大招風,化整為零,未必不是保存家族實力的一個好辦法。

    雖然糜家的財產剩下不到三分之一,但還養著上萬私軍,還是各大勢力爭相招攬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