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瞻非 作品

第631章 各有謀算(42)

    他乘著石船,來到今屬浙江省天台縣的九遮山,隱姓埋名,對外宣稱,是背上生毒瘡發作而死。

    剛開始,范增全家居住在山洞中,深居簡出。

    後來慢慢與當地百姓交流,范增甚至為民治病,造橋鋪路,方便行人。

    范增依然關心國事,當有鄉人告知他項羽自刎烏江的時候,他畢竟是項羽的“亞父”,還是沒有忍住,當場失聲大哭道:

    “豎子不聽吾言,終有今日!”

    於是,這些鄉人懷疑他就是范增,他立即否認道:

    “范增早死在彭城,哪裡會到這裡來!”

    事後,范增害怕傳出去引來劉邦的報復,就帶著全家人悄悄離開,不知所終。

    戲志才一個寒門出身的學子,能夠讀書認字,就是天大的機遇。

    漢武帝獨尊儒術,就是為了鞏固朝廷的統治,那些寒門學子能夠學到的知識,都是儒學中那些上尊下卑、忠君愛國的內容。

    要讓那些世家大族,把秘而不傳的兵書戰策教授給寒門學子,幾乎是不可能的。

    戲志才也是機緣湊巧,得到了范增留下的殘缺兵書,才學得一身本事。

    他學習這些兵法,可比范增要容易多了!

    雖然同樣是殘本,但因為他得到的兵法殘本,有范增的註釋。

    可以說,戲志才是范增的嫡系傳人,他對這個未曾謀面的老師非常崇拜。

    他對項羽不聽范增之謀,讓劉邦在絕境中從滎陽城逃走,項羽統一天下的大業功虧一簣,非常惋惜。

    戲志才的謀略,也是走的范增的路子,“功成身退”是他們早已設定的結局。

    戲志才自認青出於藍,他可不想犯范增同樣的錯誤,對主公的信任非常看重。

    因此,即使功不成、名不就,他也毅然抽身,離開曹操。

    他寧願隱居不出,也不願意自降身價主動投奔曹操,重演范增的悲劇。

    荀彧與戲志才是老朋友,他在舉薦之前,已經徵求了他的意見,戲志才雖然隱居鄉里,早就有了準備。

    戲志才在潁川老家髙臥,上演了與“三顧茅廬”如出一轍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