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刀 作品

第一千九百七十七章 曲秀貞與喬春燕


有近200位建築工人,參與了光字片的房屋建設,所有房子都用足了木頭、磚瓦,建好掘蓋的房子能正常住人、在裡面拍戲。

也只有這麼興師動眾的巨資搭景,最終的《人世間》劇中場景,才呈現出這樣有質感的效果。

景雖然是搭建的,但是原型真實存在。

它就在哈市道里區的安字片,電視劇中見過的水塔,都真實地存在過。

只不過那裡早就完成拆遷了,而吉省的取景條件相對哈市要好一些,才有了這一次的春城之行。

劉清山之所以來到春城後,沒有直接來這裡拍攝,而是情願先拍了那些倒序的內容?

他認為這裡才是所有矛盾衝突的集中之處,也是最需要高光演技的更細緻化體現。

包括他自己,都需要一個過渡的階段,讓個人感情逐漸地沉浸進去。

無疑,更多群體戲的後面部分,就能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事實也證明他的選擇是對的,有了前面的角色理解,再回到這片棚戶區的拍攝,每個人對自己所扮演的人物,都有了深刻的理解。

拍攝前面的部分,代入感就能很容易的出現,而且劇組的住宿也整體搬來了這裡,那種老年間底層人群的聚集區的感覺,就一下子變得深刻而飽滿。

一走進這個後來搭建的“光字片”,70年代的淳樸,撲面而來。

因為那個年代獨有的純真善良,和親情的描繪更是讓所有人都感到了觸動。


那時候大家都很窮,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回肉,冬天一身衣服,夏天一身衣服,沒有備用換洗的。

男孩子10歲之前,都是揀姐姐的舊衣服舊鞋穿。

棉衣是媽媽親手做的,棉鞋是媽媽親手納的。

家裡交通工具只有一輛舊了的38大扛自行車,這唯一的交通工具是老爸的專屬代步,媽媽一輩子不會騎自行車。

住在這裡的人,他們同樣生活艱辛,但永遠閃爍著善良的光輝。

“覺得苦嗎?嚼嚼自己嚥了!”

這是劇中男主周秉昆的一句臺詞,卻道盡了人生百味。

這個人物,作為成長於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東北小城工人,他與生活在家鄉這個小社會的親友。

和與時代步伐緊緊相扣的幾代人,共同構成了人世間最平凡也最不俗的人物群像。

所以,人們來到這裡後的第一感覺,就是入眼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濃濃的時代感。

丁永戴甚至連自己隨身的行李都沒放下,第一句話就脫口而出:“這個味道對了!”

因為他已經看出來了,這裡所有的生活細節都絕不含糊,真實地還原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背景。

還原了真實的社會環境,還原了真實的人物造型,一部跨越五十年的歷史大戲,專注於小人物生活的點點滴滴,演員們才會演得真實,觀眾們才會看得過癮。

劇中扮演曲秀貞的老藝術家張麗,關於她的戲份其實在過去的二十多天裡已經拍

完了。

但跟《父母愛情》的那幾位老藝術家們一樣,她同樣沒有選擇離開劇組,而是徵得了劉清山的同意後,繼續留在了劇組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