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鐵杉 作品

第33章 第二個

    透過一個身在大英心在蘇的菲爾比,說明了自己迫不及待的要去德國搶劫人才,這當然是故意的,美英法本來也要這麼做,非常的合情合理。

    至於為什麼透給菲爾比,這不是艾倫威爾遜忽然精蘇附體,決定為了國際主義獻出終身。

    歸根究底還是為了大英帝國考慮的,歷史上德國戰敗後的人才搶奪戰,毫無疑問美國是最大的贏家,以蘇聯的體制,以及蘇德之間的血海深仇,德國人才心裡對為蘇聯服務打怵。

    蘇聯剛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被美英法佔據了先機,等到反應過來的時候大部分的人才已經落到了美英法手裡,蘇聯只能退而求其次接收一些文件資料慢慢研究,沒收德國工廠彌補損失,搶到的人才聊勝於無。

    美英法這邊,美國則是佔據了最大的好處,英法兩國在戰後吸引力已經無法和美國相比。

    艾倫威爾遜通過菲爾比給蘇聯人一個提醒,是因為他腦子裡知道歷史,這個年代就算是斯大林,可能都沒他清楚,蘇聯在這一場世界大戰當中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蘇聯在戰後選擇不公佈人口統計,直到五六十年代才重新統計人口,公佈了有兩千七百萬人在戰爭中死亡。這是死亡數字,而中國的一千八百萬人是傷亡數字,中國人口基數也更大。

    蘇聯的傷亡數字據估算有七千萬,而蘇聯不算吞併的波羅的海三國,只有一點六億人。這裡面刨除一半的女性人口,蘇聯已經到了極其虛弱的程度。

    在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蘇聯除了一支強大的蘇聯紅軍,在任何角度都和美國無法相提並論,也虧美國人剛剛看見世界霸權的寶座,還沒有從原來的思維當中走出來。

    如果是英法兩國處在美國的環境和地位,老牌帝國主義的思維發作,說不定毫不猶豫就會順手滅了蘇聯,美國人還是沒有變質,這方面的膽子太小了。

    把人才搶奪洩露出去,艾倫威爾遜無非是想要蘇聯和美國的實力能夠均衡一些。要是能讓美國的火箭技術緩慢個一年半載就算成功。